前沿拓展:超人衣服品牌排行榜
客观:
个护小家电市场的前景广阔,仍有数倍的增长空间,但竞争非常激烈。除了剃须刀与吹风机领域相对较为成熟外,其他细分市场仍处于成长期,长期格局不明朗。像飞科等规模较大的本土企业,在除剃须刀以外的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不高,品类扩张能力不强。未来如果国产品牌不进行品牌升级,企业规模很难再上一个台阶。而在其它细分领域中,具有孕育新兴品牌的土壤,素士、映趣等品牌也借此脱颖而出,这对于老牌企业同样是机会。
腔调:
在“懒人经济”、“颜值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未来的个护产品必然向着智能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产品的便携性、颜值,以及品牌的价值主张将成为产品竞争的核心因素。而在品牌的塑造上,传统的广告思维已经逐渐落伍,如何利用新媒体渠道,与消费者产生深度互动以及情感共鸣,才是营销的核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与个护小家电打交道——男士们需要刮胡子,女士们需要吹头发。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对于个人形象的追求。早些年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民对于“美”的追求,仅仅停留在“大面儿”上,不得不忽略一些较为讲究的细节。而“大面儿”上的需求,也多以廉价产品予以满足。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人也告别了过去“粗枝大叶”的简单生活,逐渐向注重格调的品质生活过度。对于个护小家电的需求,也逐渐丰富起来。
由于中国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做为可选消费品的个护小家电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只有可划分为必需消费品的电吹风、剃须刀等传统品类发展较为成熟,但产品质量较差、品牌属性较弱的中低价位产品成为市场主导。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大多数细分领域,比如电动剃须刀、电吹风等,保有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中国电动剃须刀的保有量仅为16台/百户,与美国(31台/百户)、日本(34台/百户)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电吹风保有量仅为11台/百户,相较于日本(72台/百户)、美国(245台/百户)尚有6倍差距。
随着国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以及国人消费理念的转变,传统品类如剃须刀等产品的置换需求显著。而新兴品类更是层出不穷,各种“细枝末节”的个护场景被深度挖掘。传统品类与新兴品类的“共荣”也促进了市场规模的稳定增长——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个护小家电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30亿,增长到2019年的416亿,CAGR达到27%,在小家电市场中的占比也提升到了12%,是成长性最强的领域之一。与发达国家的保有量相比,未来市场仍有几倍的上升空间,尤其是除电动剃须刀以外的细分领域。
与良好的市场前景相对的,则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飞利浦、博朗、吉列、松下国际大牌与飞科、超人、小米等本土品牌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还有一众二三线品牌在不同细分领域里“各显神通”。根据天猫平台的数据显示,几乎每个品类均有上百个品牌参与竞争,像美的、海尔、九阳、苏泊尔等非个护品牌也在其中。以竞争最为激烈的剃须刀领域为例,飞利浦、飞科两大品牌分庭抗礼,合计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博朗、超人等品牌形成第二梯队。但在新零售的趋势下,借助新媒体渠道以及跨界巨头小米集团发展起来的映趣、素士等新兴品牌展现了强大的成长能力。比如映趣剃须刀上市不满一年销量便突破千万,而素士品牌在吹风机领域成为网红产品,近期也传出准备IPO上市的消息。
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凸显了个护小家电市场的进入壁垒不高,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制造能力均已十分成熟。因此,个护小家电企业的竞争壁垒唯有品牌与渠道,而众多国内外一线品牌均建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以及完善的销售渠道,这也是多年来行业整体格局未发生本质改变的原因。而随着以抖音、小红书为代表的新媒体渠道的不断发展,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但同时也是风险。比如飞科电器在2019年之后营收呈现了负增长的态势,剃须刀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而结合新兴品牌的强势,新媒体渠道对品牌与销量的影响可见一斑。未来,新兴品牌所带来的“鲶鱼效应”也将进一步激活行业内“旧有势力”的潜能,或者改变原有的市场格局。
根据笔者整理的电动剃须刀、电吹风、电子美容仪三大品类的月销量排名情况来看,电动剃须刀领域主要为一线品牌的“战场”,前十大畅销产品中,飞科占据了6席,飞利浦占据了2席,新兴品牌映趣占据了1席。飞利浦虽然只有2款产品,但其售价分别达到了250元和1700元,而其他三家国产品牌的产品售价均在200元以下。由此可以看出,国产品牌主要面向的人群是中低端群体,而中高端客群依然更加青睐国际大牌。
在吹风机市场中,主要以“小米系”以及垂直品牌为主,其中“小米系”的杰出代表素士品牌有三款产品。从售价与销量情况来看,该领域的规模与电动剃须刀领域不相上下,但却不见飞科、飞利浦等大牌的踪影。
在近些年逐渐兴起的电子美容仪市场中,同样没有大牌的踪迹,网红品牌Me Smooth占据了3席,雅萌占据了2席。电子美容仪市场的整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其参差不齐的产品定价,以及没有太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功能,说明了该领域的利润空间非常大。这些畅销产品基本都是借助新媒体渠道建立的品牌知名度,产品的核心效用并非美容,而是美容的预期,利用女性爱美的心理特征进行产品包装,类似于保健品。
由上述三大细分领域不同的市场格局可以看出,电动剃须刀领域已经相对成熟,新兴品牌凭借产品设计以及超高的性价比,能够取得一定的销量,但在销售额上无法与飞利浦、飞科等大品牌相提并论。中高端品牌的市场地位较为稳固,中低端品牌容易受到新兴品牌的冲击。所以对于飞科、超人等老牌本土企业而言,未来势必要进行全面的品牌升级,这样才能保证稳定的市场份额。而在吹风机和电子美容仪领域,各种新兴品牌以及垂直品牌的出现,反映出传统大牌个护企业在经营理念上的落后——面对细分领域众多、消费需求变化莫测的个护市场,在企业组织架构上完全可以效仿海尔或者韩都衣舍这样的企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个的小公司、小团队,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并针对不同场景、不同用户群体形成品牌矩阵——这对于实力雄厚的个护企业而言并非难事。面对前景如此广阔的市场,恪守陈规便是辜负了这“岁月静好”。
总体而言,个护小家电市场的前景广阔,仍有数倍的增长空间,但竞争非常激烈。除了剃须刀与吹风机领域相对较为成熟外,其他细分市场仍处于成长期,长期格局不明朗。像飞科、超人等规模较大的企业,在除剃须刀以外的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不高,品类扩张能力不强。未来如果国产品牌不进行品牌升级,企业规模很难再上一个台阶。而在其它细分领域中,具有孕育“新势力”的土壤,素士、映趣等品牌也借此脱颖而出。
在“懒人经济”、“颜值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未来的个护产品必然向着智能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产品的便携性、颜值,以及品牌的价值主张将成为产品竞争的核心因素。而在品牌的塑造上,传统的广告思维已经逐渐落伍,如何利用新媒体渠道,与消费者产生深度互动以及情感共鸣,才是营销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