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懒猫品牌榜!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懒猫品牌榜 > 资讯 >

潮流伞品牌排行榜(阳伞品牌排行榜)

前沿拓展:潮流伞品牌排行榜


2022年4月8日,来自深圳的蕉下控股有限公司 Beneunder Limited(简称"蕉下控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IPO上市。

一家主打女性防晒伞的公司,究竟是如何成功冲击港股IPO的?

蕉下的发展历程,还要从两名年轻的创始人说起。

2013年,马龙放弃了香港理工大学的硕士学业,来到杭州,全身心地投入创业,与好友林泽共同建立起了蕉下。蕉下的由来是“芭蕉叶下”,可以说,早在敲定这个名字时,马龙和林泽就已经敲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市场——防晒。

蕉下努力的方向,就是满足年轻女性消费者对于户外防晒的各种需求。

这一年,蕉下推出了他们的首款防晒明星产品,双层防晒小黑伞,即便只有天猫旗舰店的线上营销渠道,蕉下的品牌却已经打响。

2016年,蕉下积攒起了足够的实力,在上海开设首家品牌直营门店。

2017年,蕉下再次推出了胶囊系列防晒伞。胶囊伞主打轻巧灵便,高颜值,适合女性使用,在短时间内火遍全网,成为了蕉下防晒伞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不过,对于蕉下的产品与定位,两位创始人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并不打算止步于防晒伞赛道,而是进一步开始了产品线扩张。

从2017年开始,蕉下的产品不再拘于防晒伞,而他们的客户群体也不仅仅局限于年轻女性,在此后的几年中,蕉下不断推出防晒袖套、防晒帽、防晒墨镜、防晒口罩等等,凭借多元化的防晒产品,稳坐中国第一大防晒服饰品牌。

2021年,蕉下大胆跨界,推出帆布鞋、马丁靴、保暖服等户外服装与配饰,开始进军非防晒的“户外”鞋服市场。

作为一个新消费品牌,蕉下的盈利能力不可小觑,早在成立初期,蕉下就赢得了红杉中国的投资,随后又在2021年、2022年引入蜂巧资本和华兴资本。截止到蕉下拟在香港IPO上市时,红杉中国持有蕉下19.37%的股份,蜂巧资本和华兴资本分别持股6.96%和1.54%;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和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常欣担任蕉下非执行董事。

那么,蕉下凭什么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冲击港股IPO?

1、行业空白期,抢占赛道

蕉下赶上了“好时候”。

对于亚洲消费者而言,美白与防晒的需求向来不可小觑。不过,当时的防晒市场以美妆和美白护肤品作为主要阵地,防晒伞虽有出现,却并未完全推广。在人们的概念中,大多数伞具还是跟雨具划有等号。当时的伞具市场,早就被1985年创立的老品牌“天堂伞”独占鳌头,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就在这时,蕉下嗅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恰恰因为天堂伞是老牌子,专注雨伞,在当今年轻人群中早已无法引领潮流,而市场上其他的防晒伞产品则缺乏推广,无法在受众群体中建立起足够规模的品牌认知,防晒产品的性能指标也达不到专业化,更谈不上人们的认同程度。

抓住行业空白期,蕉下毫不犹豫地抢占赛道,开始了崛起之路。

短时间内,蕉下推出了一系列高颜值的小黑伞、胶囊伞等防晒伞产品,吸引年轻女性消费者的眼球,快速夺下了在线渠道伞类品牌销售额的第一名。

在防晒市场打响名头以后,蕉下乘胜追击,把握人们对于防晒理念的认同心理,将防晒伞扩大至防晒服饰,随后进一步延伸到户外运动市场,设计全方面的产品矩阵,让“蕉下”这一品牌深入人心。

就这样,蕉下在时尚圈里掀起了一股“防晒”潮流。

2、不满足现状,品类探索

根据招股书可以看出,2019年,蕉下伞具销售额占比为86.9%,但到了2021年,则锐减至20.8%。服装方面则异军突起,销售额占比从2019年的0.8%增长至2021年的29.5%。

显然,蕉下绝不打算满足于防晒伞赛道。

2021年的蕉下官方旗舰店中,双层小黑伞与胶囊伞早已不是他们的主打产品,防晒口罩、防晒帽、防晒衣成为了月销榜单上的新晋三甲。毕竟,防晒伞更新换代的频率低,使用需求也相对有限。而防晒服饰则是男女皆可,需求量更高,而且更加符合消费升级的理念。

不仅如此,蕉下还在招股书中表示,“防晒,只是我们探索城市户外生活方式的起点”。

2021年以来,蕉下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帆布鞋、马丁靴、保暖服装及配饰等,覆盖了精致露营、休闲运动、城市生活、旅行度假、踏青远足等场景,满足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多样化需求。

具体来说,蕉下的产品已经不仅仅着眼于“防晒”这一个需求,而是全方位地考虑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使用场景,满足保暖、轻便、干爽、防水、运动防护等多项需求,打造兼具防护及舒适性的户外运动产品,切实地完成品类探索的工作。

3、“新消费”出圈,营销加持

蕉下的出圈火爆、高销量、快增长,少不了营销的加持作用。

早期的蕉下是在天猫旗舰店的线上营销渠道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的,对蕉下来说,电商平台的销售运营相当重要。每到双十一、618等电商平台大促狂欢节,他们都会把握住销售机会。短短一年间,李佳琦直播间就曾经十三次推出蕉下相关的明星产品。

除了电商平台以外,蕉下也相当重视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的投放与推广。2021年,蕉下与超过600个KOL合作,搜索“蕉下”关键词,可以在小红书找到4万篇以上的种草笔记,大幅提高了品牌和产品知名度。每当推出新品时,蕉下更是会在电商直播与社交媒体投放一批大牌明星代言的广告,最大程度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高投入的营销模式使得蕉下产品的销量一路走高,但是营销方面的支出却成了不易弥补的窟窿。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0年,蕉下的销售成本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和11.04亿元。其中,广告及营销开支由2020年的1.19亿元增至2021年的5.86亿元,涨幅达到392.28%,占总收入百分比分别为15.0%和24.4%。

蕉下的成功,离不开大力“烧钱”的营销,可是营销之道,又能走得长久吗?

走到IPO的阶段,蕉下未来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呢?

4、破局切入口:技术研发

与营销成本相比,蕉下的研发成本实际上相当有限,招股书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自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研发开支分别约为1,990万元,3,590万元及7,160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5.2%、4.5%及3.0%,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除了研发不足,蕉下的产品质量把控也频频受到争议。

蕉下防晒伞的售价在200元左右,而产品质量却需要打上一个问号,网络搜索蕉下防晒伞的评价,可以看到不少用户都在吐槽防晒伞的伞骨配件易变形,易折断,使用寿命不足一年。与大多数老品牌伞具相比,产品质量把控不足,将成为蕉下的致命硬伤。

说到底,这是因为蕉下采用了ODM代工模式,将生产外包给合约制造商,第三方厂家全权负责购买材料、生产产品,生产完成之后,直接在线上渠道售卖。就算蕉下想要把控上游供应链的产品质量,也是有心无力。

但是,随着蕉下走到IPO阶段,品类细分,销量增长,稳定提升品牌形象与产品价值就成了关键。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者挑剔的眼光,蕉下仅仅抓住颜值和潮流是不够的,实用性和功效性必须过硬。

赴港上市,蕉下即将面临崭新的局面。而技术研发,或许就是最合适的破局切入口。

拓展知识:潮流伞品牌排行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