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山西杂粮品牌排行榜
中国食品报网讯(沈赓前 记者 黄永建)今年以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探索开展“山西标准”标识评价及培育工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自“山西标准”(标识)评价及培育专项试点工作从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专门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山西标准标识项目资金的立项、备案和单一来源招标专家论证等工作,采取购买社会第三方技术服务的形式,委托中国标准化协会负责项目实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过中国标准化协会平台,省市场监管局以忻州等地杂粮产业重点产品为试点,对接全国性的技术力量和优势资源,研究“山西标准”评价关键技术,构建 “山西标准”评价技术规则,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推动我省制定符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要求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创建能体现杂粮产品“特”“优”的指标参数,高质量编制小米、红芸豆、藜麦等种植、加工的技术标准规范,并以中标协+省、市相关行业协会“多编号”的形式共同发布团体标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此基础上,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围绕产地环境、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生产管理、文创包装等方面,科学设计评价指标要素,规范实施评价认证工作并发放统一的标识,通过政府为“山西标准”标识+评价为企业“背书”,增强消费者的认可度,探索构建“多编号团体标准+第三方评价”的特色评价体系和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标准提档、质量提升、品牌提的组合用,大程度地释放“标准+评价”体系对山西杂粮品牌的催化赋能应,真正培育出市场需求的杂粮品牌先进团体标准。进一步提升山西杂粮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以“山西标准”走出去,助推山西杂粮产品、技术加工和种植走出去,积极促进当地经济益和社会益取得显著成,真正为企业带来实处、好处,促进山西农民增收致富。
据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标准管理处处长王守业介绍,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还将会同省粮储局和忻州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局充分发挥工作职能,鼓励和支持忻州当地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标准+评价工作,探索“多编号+评价”监管和服务模式,以试点带新路支撑全省高质量新型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