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懒猫品牌榜!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懒猫品牌榜 > 资讯 >

传统车企品牌排名榜(车企品牌排行)

前沿拓展:传统车企品牌排名榜


财联社1月4日讯(记者 张屹鹏)每月1日公布上月的交付数据已成新势力、传统车企新品牌的“专利”,合资品牌的销量数据却总是姗姗来迟。从2022年表现来看,曾经风生水起的合资品牌已愈发显得落寞。

自主品牌市占率屡超50%

中汽协数据显示,自去年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跨过50%关口,达到57%后,9-11月,自主品牌市占率继续高歌猛进,连续三个月超过50%。2022年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47.9万辆,同比增长24.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9.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的强势,背后是合资品牌的弱势。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6.3%,较2021年11月20.8%的渗透率提升15.5个百分点。1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6.5%;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2.1%;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2%。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合资品牌之所以大面积掉队,主因还是没有做好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合资品牌时至今日,仍未能大口吃到新能源车市场这块大蛋糕。”从数据角度看,即便经历了停产停工、疫情多变、零部件短缺等困难,2022年1-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车市场仍达到63%,其中11月份额甚至攀升至66%。

2022年国内车市,新能源车市场与传统燃油车市场已形成“冰火两重天”的走势。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64.9万辆,同比下降9.2%,零售环比下降10%,这是自2008年以来出现“金九银十铜十一”的环比下降特征。其中11月国内燃油乘用车零售105万辆,环比下降18%,同比去年11月下降27%。而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2.8万辆,同比增长70.2%,环比增7.7%。

“在车购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市场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持续环比改善超过预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形成“冰火两重天”走势的原因是新能源产品魅力与消费偏好的结果,也是自主品牌持续提升的结果。“2022年自主车企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场表现已超预期。”

合资品牌欲借电动化“翻身”

1月4日,大众宣布ID.7轿车将在2023美国CES展上正式亮相,这款被外界看作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全新车型,未来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三大市场推出,两家合资企业会推出各自的版本。官方表示,量产版车型计划在2023年第二季度进行首秀。

ID.7轿车的发布只是合资品牌动作的一个缩影,但从目前的市场竞争力看,较特斯拉、比亚迪,甚至蔚小理等新势力相距甚远。

乘联会公布的2022年1-11月的新能源车销量榜单中,轿车细分市场前十五名由自主品牌和特斯拉包揽,SUV细分市场前十五名中只有ID.4 CROZZ与ID.4 X两款合资品牌电动车,分别位列第十一名、第十四名。

“近两年国际车企的新能源转型态度是坚决的,部分车企迅速放弃插混市场的原有优势,全力推进电动化的产品投放,依托国际品牌的光环,期待能带来一定的销量份额。但实际份额表现低于预期,体现了中国自主产业链的综合优势已经建立,国际品牌依靠海外研发能力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崔东树表示。

“不仅是疫情原因,还有芯片供应的连锁反应。”有广汽本田内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本田的很多零部件来自欧美大厂,所采用的芯片也分散,如今零部件供应十分被动。“希望2023年能好起来,我们接下来的新车特别多,也是为后续发展做准备。”

展望2023年,合资品牌的重点依旧是在新能源车领域奋力追赶。

“Electra E5将于2023年一季度上市,并于明年上半年开启交付。”根据上汽通用的规划,2023年上汽通用将有四款奥特能平台车型与消费者见面,未来5年将推出10款以上国产奥特能平台车型。

北京现代也于去年11月启动了“2025向新计划”,即到2025年全部实现燃油车混动化,并引入全新纯电品牌和新车型,同时全系新产品搭载OTA技术,实现全系产品智能化。另外,北京现代将于2023年推出专属EV车型,未来2-3年内引入4-5款纯电车型,目标电动车产品年销达到20万辆规模。

“随着新能源车的浪潮,国际新能源车企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日益重视,但市场表现仍待验证。”崔东树表示。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张屹鹏

拓展知识:传统车企品牌排名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