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懒猫品牌榜!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懒猫品牌榜 > 资讯 >

国产加氢装置品牌排名榜(加氢设备上市公司)

前沿拓展:国产加氢装置品牌排名榜

C



上汽集团建成大加氢站

6月5日,国内、大的燃料电池车全场景应用加氢站——上海化工区加氢站正式落成。该加氢站由上汽集团和上海化工区联合打造,上汽集团旗下20辆氢燃料动力电池轻客大通FCV80将作为示范运行的载体,承担园区通勤工作。

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在现场介绍,上海化工区加氢站每天可加氢近2吨,每天可以为上汽燃料电池FCV80加氢400辆次,可以跑11万公里,是目前大、等级高的加氢站。

记者在现场看到,加氢人员熟练地操作设备,为上汽大通G20 FC氢燃料电池车加注氢燃料。

据悉,加氢站利用化工区副产氢作为氢气来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将积极助力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

除了加氢站,上汽集团还在现场展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新产品,包括上汽大通G20 FC氢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FCV80燃料电池宽体轻客、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申沃燃料电池客车等。

2018年6月,上汽集团成立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整合燃料电池领域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加快自主核心技术研发进程,并为整个行业提供燃料电池相关产品及服务。

燃料电池MPV车型——上汽大通G20 FC氢燃料电池车,采用了捷氢科技新开发的上汽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并在国内应用70MPa氢瓶供氢系统。其电堆功率为115kW,体积功率密度为3.1kW/L,可实现-30℃低温启动,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上汽新一代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P390。据悉,该产品为自主研发,性能指标可与丰田等燃料电池车企的技术对标。

未来,P390还将陆续应用到乘用车、客车、中型卡车和重型卡车平台,应用场景将覆盖交通出行、公路载货、入厂物流和港口运输等领域。

据介绍,上汽集团已在燃料电池领域做了充足的技术储备,积极参与制定了15项燃料电池标准,并在国内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商用车产品的商业化应用。

蓝青松表示,此次在上海化工区落成的加氢站,不仅能够实现化工区副产品氢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而且还具备“加氢母站、加氢、充电、维修保养”的全场景应用,将对国内加氢站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导意义。

据介绍,上海化工区加氢站作为母站,将为上海其他加氢站供氢,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氢走廊的布局和建设。

5月24日发布的《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提出,2019年至2021年,将立足于长三角现有氢能产业基础,示范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时,将以上海为龙头的产业先行城市打造成氢走廊的核心点,率先启动建设4条氢高速示范线路。到2021年,长三角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建成超过40座,到2025年建成超过200座。

上汽集团:经营稳健降本增,纵横延伸未来可期

上汽集团 600104

研究机构:东北证券 分析师:李恒光 撰写日期:2019-04-08

事件:公发布2018年报,全年实现营收9022亿元,同比+3.6%,实现归母净利润360亿元,同比+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1.5%。拟每股派发股利1.26元(含税),股息率约4.8%。

全年整体经营稳健,18H2各企业分化承压。公司分红比例略低于预期,主要出于现金流考虑,回报股东的初心不变。18Q4营收下滑13%,归母利润下滑15%,伴随行业下行有所承压。合资企业中,大众通用相对稳健,18H2单车收入同比分别-7%/-6%,单车利润同比分别-3%/-1%,通用销量端在18H2下滑11%,有所拖累,但销量端上汽大众和通用依然实现200万辆左右,领跑乘用车行业。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上通五菱销量盈利承压较大。上汽自主销量表现亮眼,全口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降本增稳中求进,聚焦新四化提升企业价值。对内,公司从18Q3加强现金流管理与费用管控,合理规划产能建设与研发投入,精益化企业管理抵御行业寒冬。对外,公司加强新四化业务投入,完善新能源和智能驾驶产业链的关键布局,推动移动出行平台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引进高技术人才不动摇,持续提升自主品牌在新赛道新机遇期的战略布局,我们预计新能源和海外业务将成为上汽未来重要的盈利增长点。

预计乘用车零售早于19Q2同比转正,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伴随行业复苏而改善。我们维持全年对乘用车零售增速+6.4%的判断不变,认为19Q2行业零售增速有望同比转正,上汽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伴随上通全新车型周期以及大众和荣威细分领域强竞争力,有望实现市占率和利润率的双重改善,将盈利较强的估值修复机会。

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8.4/379.1/415.9亿元,EPS分别为3.07/3.24/3.56元,PE分别为9.3/8.8/8.0倍,基于对行业零售在19Q2同比转正的估计,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价格战风险

宇通客车:一季度业绩稳健,新能源车客车快速增长

宇通客车 600066

研究机构:西南证券 分析师:刘洋 撰写日期:2019-04-28

业绩简述:公司公布2019年一季报,2019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8.4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5.4%。EPS0.14元。

营收销量稳健,研发支出加大。2019年一季度公司客车销量为10579辆,同比增长6.3%,其中大中客车累计销量8771辆,同比增长7.3%。新能源客车销量约3000辆,同比增长超过50%,占比约28%,较去年同期提升约8个百分点。2019年一季度单车价值45.7万元,同比下滑近2%,主要受新能源补贴下滑影响。毛利率24.3%,较2018年同期提升约1.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降本及新能源产品占比提升。期间费用率为20.6%,较2018年同期提升3.3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0%、6.8%和1.8%,分别同比变动3.1%、0.3%和-0.1%,其中管理费用率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为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补贴持续退坡,新能源客车龙头有望强者恒强。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经出台,非公交类客车的补贴大幅下滑,虽然公交类客车的补贴政策另行公布,但我们预计补贴退坡趋势不可逆。而在大中客市场销量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公司市占率稳步提升。我们认为,在持续补贴大幅退坡的情况下,企业的盈利能力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技术、降本等方面的客车龙头有望逐步提升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6.1/22.3/22.4亿元,EPS分别为1.18/1.01/1.01元,对应PE分别为13倍、16倍、1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客车推广或不及预期;新能源客车运营出现事故对行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等风险。

雪人股份:燃料电池景气向上,产业链布局有望受益

雪人股份 002639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分析师:李哲,王书伟 撰写日期:2019-02-14

制冰设备龙头企业,冷链物流带动压缩机机遇。公司业务以压缩机为核心产业,集余热回收发电、新能源、工商业制冷及其成套制冷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工程安装、售后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产品聚焦于制冰设备、压缩机产品及系统应用,以及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基建、冷链物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目前公司制冰设备市场份额稳定、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压缩机拥有两大国际品牌SRM和Refcomp,在政策支持节能环保、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背景下,公司有望通过品牌影响力保持收入和份额快速增长。

参股加拿大HYGS,加速燃料电池战略布局。在氢能源领域公司主营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目前拥有空压机、氢循环泵以及燃料电池发动机等产品,此外公司还掌握AUTOROTOR氢燃料电池双螺杆空气循环系统的核心技术,产品应用于轻轨、巴士、乘用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及分布式能源等领域。据公告,2017年公司参股加拿大Hydrogenics公司,合作开发氢燃料电池大巴和物流车,并建设配套加氢站,打造燃料电池业务业绩增长点。

政策补贴推动氢能源产业,燃料电池发展空间广阔。氢能源在功率、环保方面相对于其他能源具有优势,在政策推动下氢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向好。而在各环节中,燃料电池有望通过交通运输需求迅速发展。据中汽协数据,2018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5177辆,同比增长14%;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销量1527辆,同比增长20%。据中证网消息,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在2019年正式实施“十城千辆”推广计划,或将提供财政补贴对氢燃料电池车进行示范推广。公司作为全产业链布局领跑者,有望实现率先受益。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制冷设备龙头地位稳定,氢能源产业链布局,随着近期地方政策催化下燃料电池板块景气度向上,公司有望实现快速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收入增速分别为35.2%、25.6%、26.2%,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0.6%、135.2%、75.6%。给予增持-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9.07元。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燃料电池政策推广不达预期

美锦能源:焦炭业绩大幅增长,燃料电池车空间广阔

美锦能源 000723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分析师:周泰 撰写日期:2019-03-20

事件:2019年3月17日,公司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7.97亿元,比上年增长71.55%。

点评

四季度业绩同比大增:据公告测算,公司四季度实现净利润6.16亿元,同比增长185.76%,环比增长8.13%。

受益焦炭价格上涨,主营业务业绩突出:2018年公司生产焦炭658.65万吨,同比增长6.09%,销售焦炭654.95万吨,同比增长4.25%。售价方面,2018年焦炭价格为2255.76元/吨,同比增长15.83%。焦化业务实现毛利率30.15%,较去年同期增长4.88个百分点。2019年,公司拟开工建设400万吨/年焦化及配套乙二醇项目,焦化产能有望进一步扩张。

打通氢能源产业链:据公告,公司生产新能源车410量,销售360量。据中汽协数据,2018年全国销售燃料电池汽车1527量,测算公司市占率为23.58%。此外,拥有比较完备的氢能源产业链:1)丰富的氢气资源优势:依托美锦能源产业优势,据公告,公司炼焦过程中焦炉煤气富含50%以上氢气,可以降低成本制氢,焦炉煤气经提纯后,可为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的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输送原料氢,同时公司也在布局气站与加氢站。2)设备优势:公司拥有的第三套,也是国内的第一条膜电极生产线。3)技术优势: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制开发的“电容器电极材料中试技术”暨电容炭的研制开发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中试线已经建成投入运行,实现批量持续生产,预计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电容炭的进口替代。在此背景下公司氢能源车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的“十城千辆工程”相关计划的推进与落实,有望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收购富锦煤业,贯通全产业链。公司已经完成对富锦煤业的收购(180万吨/年,权益),目前公司还下辖东于煤业(150万吨/年,权益)、汾西太岳(210万吨/年,76.96%权益)三个矿井,合计权益产能492万吨/年。下游23000Nm3/h焦炉煤气液化LNG项目已经投产,据半年报,润锦化工利用焦炉煤气生产LNG联产合成氨尿素项目已经建成,液化天然气(LNG)装置权益规模为1.21亿Nm3/a,合成氨装置权益生产规模为18万吨,尿素装置权益生产规模为27万吨/年。煤-焦-气-化产业链贯通。

分红逐步具有吸引力。据公告,2018年公司分红8.28亿元,净利润的46.08%。历史来看,公司分红意愿也较为强烈,2016年公司盈利6.8亿元,分红比例为33.56%;2014年盈利0.9亿元,分红14.72%。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9年-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9.48亿元、21.29亿元、22.49亿元。增持-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6.72元。

风险提示:大股东质押比例高,宏观经济下行导致焦炭需求不及预期

东方电气:核电重启风电振兴,燃料电池收获期渐近

东方电气 600875

研究机构:万联证券 分析师:宋江波 撰写日期:2019-04-01

万联证券核电项目核准沉寂三年有余,拿到“小路条”:3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公示受理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和太平岭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核电拿到“小路条”重启在即,同时考虑在建核电维持在11台低位,我们预期核电将加快核准。公司是华龙一号机组主设备核心供应商,公司在手核电订单300亿元,未来将受益于核电重启。

风电行业复苏,公司发力海上风电:十三五规划海上风电开工建设目标规模1005万千瓦,累计并网500万千瓦,公司海上风电获得批量化60MW订单实现突破,此外2018年风电板块预计将扭亏为盈。2019年是风电大年,华能国际将风电资本支出从18年的70亿提高至19年的240亿,公司风电业务曾经排名全国前三,风电振兴计划获得集团公司大力支持,风电业务推出多个新机型,收获多个订单,此次有望借势实现振兴。

“彩虹计划”实施并表后,大幅增厚业绩:彩虹计划过户,集团公司原非上市部分资产全部装入上市公司,其中核心资产东方财务公司和国合公司仅仅18H1就贡献3.65亿元净利润,未来将对公司业绩形成有支撑。

厚积薄发,燃料电池将进入收获期:公司2011年开始燃料电池研发,累计申请专利135项,具备动力燃料电池自主技术,获得四川省5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商业示范运行,目前已累计运行了35万公里。公司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客车正在于海南省进行合作洽谈,未来将进行推广示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1.8/341.6/36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16.8/21.5亿元,对应2018-2020年EPS分别为0.39/0.55/0.70元/股,PE分别为26.5/18.9/14.7倍。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1.核电核准与开工不及预期;2.风电复苏不及预期;3.

在手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潍柴动力19年1季报点评:业绩大幅增长,重卡发动机市占率继续提升

潍柴动力 000338

研究机构:广发证券 分析师:张乐,闫俊刚,唐晢,刘智琪 撰写日期:2019-04-30

公司19年1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0%

根据财报,19年1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1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23.1%。

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有所改善

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等发生显著改善:1)盈利能力:19年1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1.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公司净利率为7.5%,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也显著高于公司15年1季度、16年1季度的4.3%、3.7%。2)费用端:19年1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2.0%,较18年1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为6.1%/0.2%/3.5%,同比下降0.68pct/0.27pct/0.24pct;研发费用率为2.2%,同比上升0.09pct。3)现金流:19年1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应收票据增加值为6.7亿元,高于18年1季度的-8.5亿元。

重卡排量升级趋势确定,公司有望享受渗透率、市占率双升的红利

在大排量重卡渗透率快速提升下,公司发动机单价和净利润率有较大向上弹性:根据中机中心国内民品重卡发动机数据,19年1-2月份公司国内民用重卡发动机市占率为33.9%,较18年31.3%的市占率有所提升,其中公司在9L以上市占率已由15年的38.7%提升至19年1-2月份的42.4%。此外,下游重卡行业销量稳定性提升,对公司发动机业务是正面影响。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重卡发动机领先企业,大排量重卡发动机渗透率提升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公司心无旁骛做主业,有望迎来价值重估。我们预计公司19-21年EPS为1.21/1.33/1.46元,对应当前A股股价PE为10.0/9.1/8.3倍。

结合公司历史估值及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A股19年15倍PE,合理价值为18.2元人民币/股;给予H股15倍PE,合理价值为21.2港元/股,维持A/H股“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重卡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海外市场经营风险。

拓展知识:国产加氢装置品牌排名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