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日本蚂蚁神器品牌排行榜
自从手机上流行「望远镜」后,各家大厂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例如,华为P40 Pro+,三星Note 20U,拍照都能干到100倍的变焦望远。
再举个近的例子——目前霸屏的小米11。
焦距为50mm的长焦相机。别看它的望远实力一般,实际上这个才是「大杀器」
——支持3~7cm对焦,能实现强悍的微距拍摄。
虽然很能打,但这也只是把远处的物品放大,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原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没错了,说的就是显微镜——人类观察微观世界奥秘的好助手。
放大5000倍的蝴蝶翅膀,你们知道是什么样的吗?
蝴蝶,以及蝴蝶标本看了不少,但我第一次知道放大5000倍的蝴蝶翅膀长这样:
原本眼中五彩斑斓的翅膀,逐渐呈现出只有黑白两色的世界。
养过猫咪的的人,都知道主子粉嫩的小舌头,就跟小小的猫脑阔一样可爱。
没想到显微镜下的猫主子的舌头,居然从一条变成由条小的舌头组成。
这堆长得像水稻的玩意儿,你们能猜到是啥的显微图像?
实际上,它们就是我们眉骨上生长着的眉毛。
如果想观察到微观世界的奇妙,只能在实验室里的电子显微镜才能实现。
近乎上万一台,买它的不是大家口中的“土豪”,就是“真爱粉”了。
所以,有很多人将注意打到小米身上。曾经有网友在雷军微博底下提问:小米啥时候做显微镜?
不过,大家没等到小米进军显微镜行业,倒是等来了日本一家小公司。
——Kenko 肯高。日本一家百年光学老牌。
他们做了一款巴掌大,可以光学放大120倍,仅百元出头。
华为、小米都没做到的光学120倍变焦,被日本一家小公司做到了!
颠覆传统”大块头“,巴掌大小
扭一扭,物体放大120倍,1秒进入奇妙世界
我读书时,实验课所用的显微镜,都是老式那一种。
摆弄老久,才观察到树叶的细胞壁。
而这款肯高显微镜却颠覆传统,将半米高的显微镜,做到了巴掌大小。堪称“口袋显微镜”!
连使用过程也大大简化了,教一遍就会。
上下调整显微镜这两个地方就可以了:上面是目镜,下面是对焦环。
若想放大倍数,转动目镜即可。如果想让观察物体更清晰,便“扭一扭”对焦环。
整个过程,完全不用对观察物体切片。随时看,就能直接观察。
我随手在路边捡的落叶,没成想在显微镜下是这个样子:
有点像琥珀和水晶的结合体。叶脉的纹路也很清晰。
大家猜猜看,这个橙色的“星球”是个啥?
哈哈,其实是刚刚吃橙子剥下的橙子皮。
记得小时候,爱干得一件事儿,就是跑屋头龙眼树下看蚂蚁搬家。一看,能看一两个小时。
现在想观察,直接抓一只放上去就可以了。
触角、四肢都看得清清楚楚。
观察完后,蚂蚁还是活的。
如果对准蚂蚁头部放大,会出现预料不到的场景哦!
有点像哥斯拉。这么一看,真不想我没平常眼中的“小蚂蚁”。
用过几次后,几乎碰上啥,就观察啥。
厨房里放着的大蒜在显微镜下,原来还能看到这么晶莹剔透的拉丝!
稍微切了点自己腌制的腊肉。
没想到,看着平平无奇的腊肉表面,秒变丰富地形!
日本小孩人均一个,不爱手机更爱它
李永乐一夜爆卖5000台,解放”低龄低头族“
众所周知,日本人对下一代的教育尤为看重。
跟国内应试教育不同的是,日本实行的是体验式教育。
因为这样更能激发孩子产生好奇,继而寻找事物“为什么会这样”的答案。
例如,番茄是怎么来到我们饭桌上的?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到自己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曾说:
“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者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总的来讲,日本教育能用以下三句话概括:
教育是为了指引孩子们去探索未知,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珍惜之心;
教育是为了让每个人怀着骄傲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教育是为了培育有个性有素质的人。
因此,日本小孩在完成当天的课业后,多数会结伴外出观察世界。
不如,去动物园了解各种动物习性。或者和同学们,拿着显微镜,去欣赏下雪后的公园......
虽说手机吸引力大,但由于日本各方面都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他们很少痴迷电子产品。
而反观我们国内的孩子,几乎个个都是“电子产品的奴隶”。
走在街上,放眼过去,总能找到一两个“低龄低头族”。
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不好也就算了,要是毁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就完蛋了。
小小年纪,就戴上了一副啤酒瓶底厚的眼镜,那可咋办啊?
因此,这款能激发孩子们求知欲,又能替代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显微镜,就受国内家长欢迎。
大V李永乐老师在介绍它之后,一晚上就卖出5000多套,然后直接导致断货2个月。
在日本亚马逊上,这款小小的显微镜还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好评:
日本原装进口,并且通过标准测试。
误差远低于订立“标准”。
由于疫情原因,小朋友只能呆在家里。如果不好好引导的话,可能整个春节都在玩手机。
担心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可以买个显微镜。这样既不会整天抱着手机玩,也不会伤害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