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重庆高导热硅脂品牌排行榜
个股详细介绍
主营业务:光纤通信和电力传输、新能源
主营业务构成
董事会经营评述(2019-12-31)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9年,公司坚持“配置经济空间,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战略,以“高端化、精细化、智能化”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随着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业务,海上风电项目的快速建设,给公司延伸海洋系列产业链提供了良好市场机遇;特高压项目的持续建设,提升了公司电力产业的整体盈利能力;通信产业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在国际国内同时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77,100.24万元,同比增长14.2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6,931.39万元,同比下降7.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0,107.92万元,同比下降17.04%,每股收益0.652元。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了如下经营成果: (一)通信产业创新升级,让5G网络覆盖更便捷 1、光通信产业有线向无线延伸,系列覆盖5G通信网络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在保持光纤通信行业领先的同时,围绕“产品由有线向无线延伸、由无源向有源拓展、由弱电向强电发展、单一产品向系统商提升”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全力支持数字化服务市场布局,积极打造5G先发优势,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为更好落实战略发展目标,公司建设完成物理基础设施、无线网、承载网以及物联网和平台等方向的系列化产品的开发和布局。公司产品覆盖全系列5G通信网络的物理基础设施,无线网络、承载网络以及物联网应用与平台的建设需求,形成从无线到有线,从无源到有源产品,从弱电到强电等产品种类近300种,具备从单一产品提供向系统集成的综合方案解决能力,做客户顾问,满足客户需求。 图15:5G通信传输整体解决方案 2、与运营商联合构建创新平台,实现与客户需求深度耦合 公司借助中国电信5G创新中心、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合作伙伴契机,充分对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平台的网络资源、网络计算以及网络开放能力,建立起行业应用垂直产品系列化集成解决方案,实现逐渐由单一“要素”需求向“要素+能力”的一站式服务需求转变。 公司与中国铁塔签约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开启了双方在5G室分覆盖、新能源等领域优势互补、创新共享的合作新篇章。公司漏缆创新方案引领行业再发展,助力城轨车地无线通信系统跨入新时代,新型漏缆助力全国地铁隧道5G覆盖获得成功。 (二)电力产业结构优化,整体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1、保持特高压电力传输行业的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紧随国内电网应用需求,以新技术、新产品引领国内电力传输行业的发展,为电网特高压及配套输电网建设提供、经济、节能、低碳、环保的产品。 特高压线路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的特点,公司作为中国架空导线、OPGW的主流供应商,参与了前期中国特高压项目建设。公司大力推进不同应用场景特种导线、OPGW及配套金具的研发,自主研发了大截面导线、铝合金系列节能导线、特高强度大跨越导线、耐低温、大跨越、超低损耗OPGW等系列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凭借公司在特高压电力传输领域的技术水平及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先后中标了“驻马店~南阳1000kV工程”、“青海-河南±800kV工程”、“张北~雄安1000kV工程”、“陕北~武汉±800kV工程”、“雅中~江西±800kV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二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其中导线、OPGW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在电网2019年库存招标中获得优异份额,展示了公司为坚强智能电网重大工程提供产品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市场竞争优势。 2、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更多优选方案 “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内涵的现代电网。 公司作为导线行业的领军企业,推进不同应用场景需要采用特种导线及配套金具的研发,为客户提供更多优良的系统解决方案,现已有23种新型导线通过中电联的技术鉴定,为坚强智能电网提供“可靠的电力输送和供应能力”。公司将持续致力于高端电力设备产品技术领域的研发,为电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三)海洋产业抓住发展机遇期,工程总包结硕果 公司海洋产业链,从海底光(电)缆制造商向海底观测、海上风电、海缆传输综合方案服务商转型。从近海施工转向远海总包施工,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正紧抓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经 济开发机遇期,努力成为国际的海工项目整体方案总承包商。 1)海上风电领域 ①跻身海缆国内、国际领军企业行列 中天科技耕耘于海底光电复合缆产品系列化、配套化、工程化的研发创新与应用,近年来,国内市场份额优势,通过多种途径进军国际市场,跻身超高压海缆国际领军企业行列。 2019年度,国内海上风电项目总招标容量为10.7GW,招标金额约148亿元。中天科技2019年度中标其中3.08GW海上风电项目,累计海缆中标金额达65亿元,占比达44%,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于同行。其中,中标的如东三峡±400kV柔性直流海缆项目,其直流海缆输电距离约100公里,是目前国内电压等级高、输送距离长的柔性直流输电海上风电项目。 圆满完成德电总包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海缆制造商中标的欧洲风电总承包项目,成功实现了国内海缆厂家在欧洲重大海上风电市场供货零的突破。 ②形成行业领先的“两型三船”海上风电EPC总承包工程能力 中天科技于2019年初完成了“两型三船”的建设,自相关施工装备投入运行以来,中天科技在海工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投运当年即中标了3个总包项目及若干个分包项目,是业内一家仅用一年时间实现从投运到分包,再到工程总承包跨越的企业。 2019年承担的总包项目包括华能射阳南区H1#、苏交控如东H5#、三峡如东H6#,累计中标金额约30亿元。针对苏交控如东H5#、三峡如东H6#项目,中天科技均是提供从海缆到海上施工全产业链模式服务,也是行业内实现全产业链服务模式的企业。 完善的产品线以及先进的施工总承包能力,夯实了中天科技在国内海上风电项目的领先地位。 2)海洋观测领域 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在“十一五”和“十二五”863项目研发基础上,在国内率先进行观测网核心部件及接驳技术产业化,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参与国内所有海底观测网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正在牵头制定及行业标准。 作为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化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围绕着“海洋观测由有缆向无缆、固定向机动、海底向立体”的发展战略。产品应用水深从2000米到4500米,工作电压从-10kV到-15kV,从近海到远海应用的不断覆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勘测、水环境监测及水下安防服务等重大工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立体监测项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可燃冰开采环境监测项目、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震监测项目、南通市水环境监测试点项 目,创造了多个国内及行业第一,填补相关应用方面空白。同时,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水下插拔 电连接器在北京顺利通过新产品鉴定,为解决“卡脖子”技术奠定坚实基础。与浙江大学合作的能量路由器研发项目、与中科院微系统所海洋传感器项目按计划推进。 公司海洋产业链,从近海施工转向远海总包施工,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正致力发展成为国际的海工项目EPC总承包商。 (四)配置经济空间,国际产业布局进入收获期 公司为光通信行业早“走出去”的中国制造商之一,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秉承“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先后在巴西、印度、印尼、摩洛哥、土耳其、德国等和地区投资建设了生产基地;设有10大营销中心和54个海外办事处,彼此协同共进,大幅提升境外收入和国际影响力。 报告期内,受益于海外光通信市场需求增长,完善的海外营销网络布局及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力推动光纤光缆产品海外收入增长;多年培育的海外工程总承包业务进入收获期,多个输变电和 海缆总包工程陆续交付,拉动收入增长;境外企销售进入加速上升通道,随着境外新建企业产能逐步释放,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本土市场占有率。报告期内,公司紧抓5G通信建设的机遇,进一步扩大优质电信运营商客户群体,海外宽带和5G在欧洲等地区和的部署有力拉动海外收入增长。 公司不断推进产品出口、工程总包和境外投资三个方面的内在结构优化,从“产品销售走出去”到“工程服务走出去”再到“产业资本走出去”,将产业链、价值链向延伸。 (五)强化党建工作,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标准化、融合式的党建模式,注重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精细管理、文化建设相结合,总结了具有中天特色 的“五心工作法”,旨在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进双赢,紧密围绕公司发展规划,极大地发 挥了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报告期内,公司被授予“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成为南通地区获此殊荣的企业。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光通信、电力传输、海洋装备、新能源及新材料发展现状,结合自身产业结构优势,不断深入开发新产品,以“高端化、精细化、智能化”为目标,走“精细制造、智能制造”发展道路,以新、特赢取市场、吸引和服务客户;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 用,以规模应降低产品成本。随着一系列经营策略的推进,公司经营情况如下: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光通信及网络 (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促进产业数字化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中首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所涵盖的范围包括信息化建设,5G网络建设、IDC、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2020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工信部2020年2月22日召开会议要求:要加快5G商用步伐,要加快建设进度,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将成为未来几年信息化领域发展重要路标和行动纲领。 数字经济增速远超GDP增速,产业数字化成为核心驱动。2018年规模同比增长20.9%至31.3万亿,占GDP比重34.8%,欧美发达比重接近60%。数字经济具体包括:(1)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2018年规模6.4万亿,占GDP比重7.1%;(2)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率提升,2018年规模超过2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占GDP比重27.6%。 图16: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主引擎 数字产业化带来数据量持续爆发,预计2019~2022年行业客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CAGR30%~35%。作为数字经济物理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商,公司有着较大市场发展空间,带动集团相关产品需求。 (2)流量驱动带来技术升级、大流量、大融合的需求 三大运营商部署4G基站544万个,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81.5%,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7.82GB,是2018的1.69倍。工信部与2019年6月6日发布5G牌照,按照要求快速推动5G建设。结合韩国经验运营半年来看,目前单用用户5G流量是4G流量3倍,预计2023年后单用户5G流量是4G流量的6~10倍。中国信通院预测2024年5G用户将达到7.74亿。 (3)5G发展将持续吸引规模化投资 信息化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所涵盖的范围包括信息化建设,5G网络建设、IDC、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符合产业转型、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具备“促创新”和“补短板”的双重意义。需要提供数字基础网络设施能力:高速泛在连接能力、智能敏捷运维能力,集约高绿色低成本能力、可信分布式信任管理体系。具体体现在:信息网络物理基础设施、新型通用基础设施、应用平台。 因此5G作为新兴通用目的技术须以网络建设为前提,5G网络投资将吸引运营商以及垂直行业客户规模化投资。信通院预计运营商5G投资将由2020年2200亿扩大至2023年高峰3200亿(CAGR13%),而后回落至2030年2300亿,十年总投资2.9万亿。 5G完全商用后形成的高速率/低时延/广链接能力,将持续吸引垂直行业投资应用,信通院预计非运营商5G投资将由2020年540亿逐年扩大至2030年5200亿(CAGR25%),十年总投资2.6万亿。 (4)网络技术升级、流量需求、大融合需求将促进行业业务引用需求发展 以5G网络的计算和连接能力,赋能行业应用,带动网络连接数量、网络流量、低时延等业务发展,促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因此,聚焦技术升级、流量需求、大融合对公司发展机遇。 2、电力传输 “新基建”将提振电网投资,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特高压”正迎来新一轮的建设热潮。 电力行业将从提升电力高质量可持续保供能力、提高电力资源配置率、促进电力高利用等方面入手,切实打好三大攻坚战,为脱贫提供电力保障,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1)特高压引领电网升级 2020年3月,电网官网指出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811亿元。电网公司已研究编制了《2020年特高压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明确将加速“5交5直”特高压工程年内核准以及前期预可研工作。超预期追加“金上水电外送工程”、“陇东-山东工程”“哈密-重庆工程”三条直流线路,在政策持续推动下,特高压建设在未来几年内开启新的建设高峰期。 2020年内计划完成7条特高压线路核准工作,计划开工线路3条,剩余4条线路将在2021-2022年陆续开工。从项目周期来看,特高压线路建设周期为2-3年,因此随着新核准线路建设的陆续推进,2020-2025年我国特高压线路长度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4万公里。 2)配网及基建设计投资有望加码 2020年3月初,电网设备部印发《2020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任务》,给出35项重点工作,涵盖农村及城市配网供电可靠性及电压合格率指标、推进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年内实现配电自动化主站覆盖率,配电自动化线路覆盖率90%的目标)、配网标准化推进(开关柜、环网柜等应用比例提升)等,2020年配网投资规模有望加码。 图21:配电自动化覆盖率 3、海洋装备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异军突起,装机规模连续5年快速增长,已跃居第三。我国海上风电起步晚、发展快,未来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将达突破1000万千瓦。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65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444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增长59.14%。根据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GW以上,开工容量超过10GW。2019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为40万千瓦,上半年海上风电市场招标规模约4.4GW,同比增长76%,占上半年风电行业总招标量的13.6%。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2023年将超过1,400万千瓦。海上风电论坛(WFO)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大陆、台湾地区、英国、德国、丹麦和比利时共有16座新风电场(风电场拥有不低于两台风电机)投入运营。就装机量而言,英国运营中的海上风电机规模依然具首位,装机量超过9.7G瓦。其次是德国(7498MW)、中国(4906MW)、丹麦(1738MW)和比利时(1557MW)。WFO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将成为大的海上风电市场。 2014-2019年H1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 根据GWEC的预测,2023年海上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0.1GW,五年CAGR超过17%。 ①海上风电产业成为政府主推的新兴产业之一 能源局出台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趋势是稳中求进。在未来几年,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海上风电开发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我国海上风电可能会取得更快的发展。 ②新能源市场需求巨大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清洁能源的需求大,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非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对日渐增加的能源需求有点捉襟见肘。 此外,由于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从严治污,市场对环保的新能源发电需求将越来越大。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技术成熟、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在现有风电技术条件下,我国风能资源足够支撑10亿千瓦以上风电装机,风力发电将是未来能源和电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具备自然资源上的优势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的有风能密度为200-300瓦/平方米以上,全年大于或等于3米/秒的时数约为7000多小时,大于或等于6米/秒的时数约为4000小时。根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报告,中国水深5-50米海域,100米高度的海上风能资源开放量为5亿千瓦,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千米。 ④为东南沿海省份提供能源补充 海上风能资源主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以福建、浙江、山东、江苏和广东五个省份为主。东部沿海省市是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用电领先并处于电负荷中心,为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同时,这些省市电力供应紧张,用电增长速度较快,随着火电装机量的进一步走弱,用电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海上风电可以作为目前常规使用能源的有补充。 ⑤政策对海上风电电价有一定倾斜 2019年,《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将2019年新核准近海风电指导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8元,2020年调整为每千瓦时0.75元。新核准近海风电项目通过竞争方式确定的上网电价,不得高于指导价。对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 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显示,预计到2020年后,我国海上风电平台的水深将超过50米,离岸距离将超过30公里,基地式集中连片开发将成为我国海上风电的主流开发模式。与近海相比,深海环境更加恶劣,对风机基础、海底电缆、海上平台集成等技术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也对相关产品和工程服务产生了更高的需求。 4、新能源 1)光伏产业 光伏发电在很多已成为清洁、低碳、同时具有价格优势的能源形式。不仅在欧美日等发达地区,在中东、南美等地区也快速兴起。2019年,光伏新增装机市场预计达到120GW,创历史新高。2020年,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新兴市场拉动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光伏市场仍将保持增长,预计全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超过130GW,乐观情形下甚至达到140GW(图24)((数据来源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年版)》)。 2019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下滑至30.1GW,同比下降32%。2019年对需要补贴的项目采取竞争配置方式确定市场规模,因政策出台时间较晚,项目建设时间不足半年,很多项目年底前无法并网,再加上补贴拖欠导致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下降等原因,截止2019年底竞价项目实际并网量只有目标规模的三分之一。2020年,在未建成的2019年竞价项目、特高压项目,加上新增竞价项目、平价项目等拉动下,预计国内新增光伏市场将恢复性增长。“十四五”期间,随着应用市场多样化以及电力市场化交易、“隔墙售电”的开展,新增光伏装机将稳步上升(数据来源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年版)》)。 2019年,大型地面电站占比为60%,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分布式电站占比为40%,其中户用光伏超过分布式市场的三分之一。随着部分特高压外送项目、竞价项目及平价项目的实施,预计2020年大型地面电站的装机量占比将进一步上升;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2021年,光伏发电将进入平价时代,随着大型平价基地项目的实施,集中式光伏电站有可能呈现新一轮发展热潮。另外,光伏发电作为可移动电源,在消费品领域以及BIPV领域的推广,预计“十四五”中后期,分布式光伏占比或将回升(图26)(数据来源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年版)》)。 图26:2019-2025年不同类型光伏应用市场变化趋势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背板主要有KPK/KPF/KPE结构背板、TPT/TPF/TPE结构背板、玻璃背板、透明有机材料背板和其他结构背板,其他结构背板包括PET、PO等结构背板、共挤型背板和双面涂料背板(CPC)等。2019年,随着双面组件的市场份额增长,透明有机材质与玻璃材质背板市场份额同比去年增加约2个百分点,未来继续呈增长态势。KPK/KPF/KPE结构背板市场与TPT/TPF/TPE结构背板市场占有率均有所下降,其中KPK/KPF/KPE结构背板市占率约为59.5%,较2018年下降2.5个百分点;TPT/TPF/TPE结构背板市占率约为14%,较2018年下降2个百分点。其他结构背板中PET结构背板主要使用在出口至欧洲及日本的部分组件中,未来或将呈上升趋势(图27)(数据来源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年版)》)。 图27:2019-2025年不同背板胶膜市场占比变化趋势 2)储能产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速度放缓,但储能仍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提升电网韧性的重要手段,产业发展动力依旧强劲。对储能市场的信心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能源转型深化,在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背景下,储能是电力系统的刚需;二是储能技术不断突破,成本持续下降,市场空间在逐步拓展;三是积极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政策红利将陆续释放。 受政策环境驱动、市场预期向好、项目试点推广等多种因素影响,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应急电源等储能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2019年底,中国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为1891.50MW,预计到2020年底,这一数字有望达到2833.70MW(图28)(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电储能发展研究报告》)。 图28:电化学储能技术装机量及预测(MW) 2019年12月24日,推进储能电站建设被写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报告。针对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项目的投资问题,电网表示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式,积极支持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进行必要调整,更有利于长远发展,适当把脚步放慢,是为了走得更稳、更远。 “十四五”将是储能技术发展的窗口期。电化学储能的技术核心在于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围绕“低成本、长寿命、高、易回收”的目标,开发变革性的储能技术和产品。成本是决定储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规模的重要参数,开发新型储能电池结构降低系统制造成本、开发运维再生技术大幅提升系统循环寿命,是储能降本的两大方向。 当前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度电成本为0.6-0.8元/kWh,而抽水蓄能电站度电成本仅为0.21-0.25元/kWh。行业专家认为,0.3-0.4元/kWh是储能规模应用的目标成本,可分“四步走”:当前目标是开发非调峰功能(调频或紧急支撑)的储能电池技术和市场,短期(5年)目标要让储能成本低于峰谷电价差的度电成本,中期(10年)目标要低于火电调峰(和调度)的成本,长期(20年)目标要低于同时期风光发电的度电成本。 我国储能产业尚处于市场培育期,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储能技术创新体系尤为重要。“十四五”将是储能技术发展的窗口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十五五”期间,储能技术进入市场筛选阶段,“十六五”期间,主流技术基本定型,届时储能产业将迎来大规模爆发。 5、新材料 1)5G商用时代来临,FCCL领域需求激增 随着移动通信向5G时代演进,移动通信已经由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转向万物互联,对基础设施和终端产品提出了新的设计标准和要求,尤其是终端领域,适配5G标准的产品将大规模推出,而这些产品都需要FCCL的支撑。 FCCL具有配线密度高、轻薄、可弯曲、可立体组装的优点,和市场发展趋势配适度高,需求日益旺盛。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FCCL的加工技术也在不断革新。随着电子产品逐步往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在手机、穿戴装置等先进消费性电子产品中,FCCL的使用比例越来越高,FCCL作为PCB中增速快的子行业。 与此同时,伴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创新升级,FCCL的价值量会不断增加,量价齐升的格局为生产高附加值FCCL产品的厂商带来佳发展机遇。FCCL不是单独的一个模块,而是在手机中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FCCL的技术要求、稳定性更高,对品质可追溯有更高要求。而对于扼住5G咽喉的关键材料——PI,则提出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和更严苛的性能要求。 从终端客户需求出发,细分市场会更加明确化,电子品用柔性线路板(FPC)因不同的功能模块需求(图3),对PI薄膜有不同的性能侧重要求,如高模量型、低CTE型、低吸水率型、耐弯折型、高耐磨型的PI型产品。以配方和工艺为创新发展方向,为电子品不同的功能模块“量身定制”功能型PI薄膜,可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解决方案。 图29:电子品用柔性线路板功能模块 2)高端导热人工石墨膜用PI薄膜 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的1G和2G时代,手机较少受到散热方面的技术困扰。但随着3G智能机时代的来临,手机硬件配置越来越高,CPU不断向多核高性能方向升级,通信速率不断提升,以及不断追求手机的轻薄化、小型化,带来的散热需求也不断上升,先后出现了导热硅脂、导热凝胶、导热石墨片、多层石墨膜和热管散热等新材料和散热器件。而对于即将到来的5G高速传输通信,散热问题将成为智能手机前行的大阻力。 在智能手机的导热和散热材料中,综合性能和成本考虑,石墨材料是散热解决方案的材料,成为5G时代散热材料的主导者。人工石墨膜的上游材料则是PI薄膜,通过对PI薄膜的碳化、石墨化,终烧结出人工石墨导热片,其导热系数高达1500以上,是5G高速传输通信时代,解决散热问题的佳选择。 导热材料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此类产品在终端中的成本占比并不高,但其扮演的角色重要,因而供应商稳定性较好、获利能力稳定。所谓的壁垒可简单理解为技术壁垒和供应商认证壁垒。技术壁垒就是材料研发的资金投入及专利技术积累。与多数材料化工行业相类似,导热材料行业的供应商一旦进入其体系,轻易不会更换。国际市场上,导热材料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国外的几家知名厂家垄断,导热材料主要由贝格斯、莱尔德、罗杰斯、松下等欧美和日本企业垄断。合成石墨产品的高端客户市场主要由日本松下、中石科技和碳元科技支撑。 目前国内高端高导热人工石墨膜用PI薄膜市场主要被美国杜邦、韩国SKC占有,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约30%为低端导热人工石墨膜。因此,开发高端高导热人工石墨膜用PI具有重大意义。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建立两线作战的能力(常态化疫情防控、紧抓生产经营),管控成本、聚焦创新,将“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作为重点工作,以国际化的站位聚焦组织变革和重大项目创新,共同擘画宏伟蓝图。同时,围绕“稳中求进,卓越绩”的发展目标,巩固和发展通光通信、电网、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主营业务,坚持产业链一体化和产品线特色化的发展战略,成为新兴战略产业智能制造的行业领先企业。 (三)经营计划 2020年3月,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新基建”建设力度。“新基建”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中天科技凭借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以上领域均有覆盖涉及。 2020年,公司将践行“稳重求进,卓越绩”的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中天“制造业数字化”即中天制造2025,将按照“少”(产线用人少,全行业少)“好”(产品品质好,出口无挑剔)“高”(产业率高,综合排名)的定性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力争成为我国线缆产业数字化领军企业。 2、提升制造业服务化能力 “制造业服务化”,即产业向系统、方案、总包方向发展,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公司在主营产业将向制造业服务化进行扩展、延伸,将产品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工程总包等方向扩展,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企业的价值和竞争优势为目标。 3、持续优化主营业务结构 (1)布局5G网络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助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G将升级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成为推动各类产业发展的加速引擎,催生更多新兴需求和服务。 公司将以5G端到端产业为核心,建立“5G+”硬核能力体系,赋能各行各业。建设以数据中心、智慧暖通及动力等产品为核心的物理基础设施群,以4/5G天线、小基站及射频漏缆等产品为核心的无线网群,以特种预制棒、光纤、光缆、ODN、25/100G高速率光模块以及10GPON等业务为核心的承载网群,以智慧安防为核心的物联网终和平台等方向的产品群;具备建成咨询、设计、施工以及运维服务化能力。 图30:5G供给侧及应用侧系列化产品,满足数字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2)升级电网建设系统解决方案,促进电力产业链高增长 公司现已形成“输配全覆盖”的输配电产业链,满足各种场景的输电要求。自主研发了特种导线、OPGW和免维护线路金具、绝缘子、电力电缆、高压电缆等系列化产品。随着“三型两网”的建设,我们将以“优化服务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智能电网”和“创新引领电力物联网”的站位,不断增强在高端电力领域的研发生产能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促进电力产业链快速增长。 在架空输电领域,围绕节能、环保、可靠,开发高性能输电产品,继续拓展中天科技在光通信领域先进技术,为电力物联网大容量数据传输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在输电产品技术上引领,成为重要线路和关键工程项目的主要供应商。 在配电网领域,随着城市及农网改造的快速发展,将海缆技术陆缆化,致力成为以电力电缆为龙头,变压器、开关柜、电缆附件协同发展,设计及施工一体化的系统集成商。 (3)打造5G+智能制造的海洋产业链,助力海上风电建设 在生产制造企业,推行5G+智能生产、5G+车间行为管控、5G+AR智能展示、5G+物流仓储、5G+远程运维;在海洋工程方面,打造5G+海上作业行为管理、5G+人员定位管理;同时承接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风机运维检修服务、海上机组大部件更换等相关业务;加快南海海缆有限公司的筹建,释放产能。 (4)新能源领域以市场为导向,用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打造核心竞争力 1)光伏板块。因势利导调整主营发展方向,加强光伏EPC总包业务拓展,以电力设计业务开拓为重点,对集采业务进行突破,有的放矢地以设计为切入口,向电力总包延伸。同时,以土耳其光伏项目为契机,利用公司内外资源,在土耳其设立新能源业务代表处,逐步延伸到泰国、印尼等国,扩大海外设计和总包业务。在光伏封装材料方面,公司将围绕市场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用市场驱动创新工作,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保持技术优势。 2)储能板块。在铁塔/移动运营商市场,公司后备电源产品经过2019年的技术改善后,产品性将提升。在2020年将继续借助产业链优势,为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产品,为后期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夯实基础。在换电市场,除目前产品外,进一步开发高温型和低温型差异化产品。 3)电容。2020年,公司将聚焦电容电网侧应用市场,推动DTU、FTU、TTU等电网配网侧后备电源的行业标准修订,开发电网侧后备电源用高电压超容单体与模组产品,培育和孵化高电压超容技术,2个新产品(3.2V、3.4V)产品线“造血成功”。 5、化运营管理体系 公司始终贯彻“以品质立尊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为客户、员工、社会创造价值”的愿景。坚持产业链一体化和产品线特色化的发展战略,推进国际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化运营管理体系。 2020年,公司将进一步优化海外销售网络布局,加强海外风险防控,完善产业基地和产品布局;海外EPC领域将借助已交付项目,深耕市场,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和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将紧跟产业政策,紧抓“新基建”、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电力物联网建设思路、建设新能源、海上风电等市场机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坚持光通信、电力传输、海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元化经营,推动产业链提质升级,增强抗风险能力。预计未来可能面对以下风险: 1、市场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领域广,其中光通信网络建设拉动光纤光缆及接入设备需求快速增长,国内主流供应商进一步扩大光棒、光纤、光缆生产规模,下游产能呈快速增长趋势,行业面临市场供需结构变化的风险。此外,输配电产品本身存在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的问题,再加行业资源整合进程缓慢,未来供需失衡风险可能加大。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动力电池领域,行业产能快速提升,可能存在市场需求增长不达预期、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为此,公司将坚持差异化发展,在多元化经营和巩固主要市场竞争地位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品,培育细分市场,合理匹配产能,同时加强新产品销售队伍的建设。 2、竞争风险 公司是国内主流光纤光缆制造商,拥有全合成光纤预制棒自主知识产权和控股的光纤预制棒子公司,实现“棒-纤-缆”一体化;公司是国内特种光缆、特种导线。高压柔性直流电缆引领行业“输配一体化”,公司是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承建企业,分布式业务全国领先,示范经验被学习推广。公司以高标准进入动力电池领域,研发力量雄厚,产能快速提升。公司在国内早大规模进入海缆领域,早通过UJ、UQJ国际认证,早打破国际垄断。但随着行业技术成熟和研发突破、市场需求扩大和产能提升,公司将面对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对手和竞争压力,同时技术升级也面临着风险,传统竞争优势可能不复存在。 为此,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不动摇,不断研发前沿核心新产品新技术,践行精细文化,加强品牌建设,巩固竞争地位。 3、海外风险 公司是国内光缆、电缆企业中早走出去的制造商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走出去”带来新机遇,但“一带一路”沿线大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存在政局不稳、经济波动等风险,金融、法律、财税、政策等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汇率大幅波动,海外业务和海外投资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为此,公司在加快“走出去”的同时,将多管齐下不断提升海外人员专业水平,增强风险预判和把控能力,化挑战为机遇。 4、政策风险 公司紧跟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布局,并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产能,但在光通信、电力领域存在客户集中度高带来的对客户过度依赖的风险,三大通信运营商、电网、南方电网投资进度变化将对行业需求造成影响。由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往往会根据国民经济及行业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这种调整将对企业投资布局和产能设置、技术方向造成较大影响。 为此,公司将加大对宏观机行业政策的解读和把握,提升对市场趋势的预判能力,对调整及影响拥有充分的预备方案。 5、疫情风险 预防突发疫情在蔓延所带来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以及由此引起的海外经济环境变化,对国际产业布局带经营风险等。 为此,公司将制定严密的生产防护措施,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国际动态疫情,提前做好订单、采购、生产、交付的协调,并保护好员工人生。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科技创新,打造行业引领能力 科技创新是中天科技不断发展的基因,公司在“为客户、员工、社会创造价值”的文化引领下,硕果累累。 光纤预制棒采用全合成技术路线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了全合成G.654技术,实现了超低损耗大有面积G.654.E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产业化,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应用于运营商(中国电信)大规模集采招标G.654.E干线光缆项目中的公司。研发的“±400kV柔性直流海缆”为国内电压等级高、输送距离长的柔性直流输电海缆,同时中标中国±400kV三峡柔性直流海缆项目。“自阻尼型特强钢芯铝合金绞线”、“高强度高伸长率铝包钢芯铝合金绞线”、“免维护耐张金具”等一批电网新产品的研发,通过中电联新技术新产品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更好服务特高压工程建设。“长循环大型储能锂离子电池”经过了(国网)平高集团22MWh储能项目、(国网)湖南综合能源56MWh储能项目等的成功应用。 公司“高性能架空导线材料与制备技术”项目荣获技术发明二等奖、“海上风电用高端电缆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电力特种光缆与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重庆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特高压输电线路用免维护系列金具研制及应用”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三芯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摘得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无金属自承式光缆”、“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漏泄同轴电缆”荣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产品”称号;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荣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培育企业”。公司瞄准5G光模块、5G天线、超导、电容器、传感、3D打印材料、膜材料等前沿新产品新技术领域,加大创新投入以国际化的站位聚焦组织变革和重大项目创新,共同擘画宏伟蓝图。 2、人才与技术优势,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从创立至今,始终贯彻“崇善厚德、人尽其才”的人才理念,持续加强战略性人才队伍规划建设,坚持以技术驱动创新,通过北京研发中心、上海科创中心、科技研究所等平台,吸引 国内外行业人士、专家学者、博士人才加盟,共克时艰、共创科研。公司坚持“以品质立尊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为人才搭“桥梁”竖“阶梯”,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坚持通过化产业布局加强自主创新,持续打造勇于开拓的先锋部队,加速整合海外资源,发挥优势服务大局。不仅如此,公司更是通过“青蓝工程计划”、“技工之星大赛”、“三能员工”打造人才强磁场,培养企业新工匠,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凝聚创新创合力,助推稳定高质量发展。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纳米科学中心、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多个中科院研究所、研究所及国内重点大学建立了创新合作平台、研发合作平台及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公司是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29个省级研发平台及22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申报发明专利,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发布各类标准315项,授权发明专利418项。2019年,研发投入110,074.36万元,研发投入居行业前列。公司始终贯彻“需求引领、创新驱动”的技术创新工作理念,研发核心竞争力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3、卓越的质量管理,铸就品牌化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品质和标准化管理,深刻意识到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要求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强化质量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创新应用卓越绩模式、六西格玛等先进管理理念,推进质量工作,促进企业战略转型,拓展国际市场业务。公司先后获得中国出口质量示范企业、江苏省质量奖、质量信用3A、南通市市长质量奖等荣誉。 2019年,公司荣获“第十八届全国质量奖”,为进一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信息集成,开启工业互联网新征程 公司积极响应战略部署,承担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南通二级节点和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运营工作,并成功对接节点,推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中国制造业。 “中天科技线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首批“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公司以“构建、立体化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为使命,积极参与到长三角地区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中来,打造更多的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开启“网联工业,赋能制造”的新征程。 5、布局营销网络,提升化产业竞争力 紧随“一带一路”步伐,公司不断加快从“产品销售走出去”到“工程服务走出去”,再到“产业资本走出去”的步伐,为企业走向海外探索出有路径。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公司布局营销网络,设有10个海外营销中心,6家海外生产基地,在54个和地区建立了办事处,产品销往147个及地区,主营产品服务156家电力公司,为的通信、电力、海洋、油气等行业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一带一路”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公司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