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男生国产鞋排行榜品牌
价格屠夫,是飞影PB的主要标签之一。当飞影PB迎来了2.0时代,让我们看看这双竞速跑鞋除了价格能打之外,其他方面到底如何。经过我长时间的穿着,尽量还原真实的感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客观的参考。
对这双全网疯抢的飞影PB2.0,我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所以测试的时间比较长。包括通勤我都穿了好多天,就是为了能更地了解这款产品。
以下都是本人的实穿感受,仅供参考。由于本人既是摄影师,又是穿着者,所以就只拍摄了鞋的照片,上脚的照片就没有去拍了。可以去看视频版,会有更多画面。
老规矩,先从外观说起。毕竟颜值还是第一印象。
飞影PB2.0的颜值,我个人觉得,是国产竞速跑鞋的中上水平。一经发布,从官宣图里,就已经让我觉得很棒了。
上手的第一感觉,也是很香。我拿到的这双是翡翠绿配色,给我的感觉是很清爽。其他几个配色,走的都是淡雅的路线。延续了飞影PB1.0的设计风格,在一些细节方面,提升很大。
整体的设计已经是比较成熟了。从飞影的变形字体,到中底仿佛肌肉感的流线型,到几乎全包裹的鞋舌,以及鞋身上细小的字体设计,都得到了的更新。
要是硬要找一点外观上的缺陷,我就是看下层中底的纹理,有一些问题。和上层的肌肉感不同,是采取了短线条的拼接,使整个中底产生了一点视觉分割感。不过从穿过一段时间后,中底会有细微的压痕,这种感觉会有所减弱。
下层中底的颜色,我也不是很喜欢。虽然都是绿色,但是和鞋身的绿有的不同。从纹理和颜色看,下层中底似乎有一点和上面的部分脱节的感觉。这种感觉,越看越。
但是总体而言,这双鞋的颜值,属于第一梯队。加上各有特点的其他配色,基本上能让大多数男女跑友都能心有所属。至少我个人除了不喜欢紫色,其他都很心仪。
飞影PB2.0鞋面材料为单层贾卡,内侧增加支撑结构,纱线强度提升。贾卡的细密编织,使鞋面的支撑性和整体感得到了加强。
质感上确实很棒,但是不得不说,透气性能一般。这个只是相比较友商产品,做出的客观判断。有一些评测吹爆了,透气性能多好。我觉得要么就是照稿子念,根本没穿过;要么就直接是动机坏了。透气性能真的一般,个人完全不建议在炎热的夏天穿着跑长距离。
造成透气性能一般的原因,还是这个细密的编织。并且没有留物理的透气孔,造成了虽然鞋侧面看着很透,但实际又并没有那么透。是不是可以在鞋身两侧直接留物理透气孔,来解决透气问题。
中底的材质依然是乔丹特有的超临界发泡工艺,加入了PEBA配方,官方宣传是动力回弹增加了85%,跑步经济提升3.5%。不过经过我的实穿,并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具体的实穿体验,后面会说到。
飞影PB2.0的鞋楦是比较宽的,我对比过我手上所有的跑鞋,还没有一双比它还宽。当然差距也不大,也就是那么一点点。但是确实,这双鞋的中底和鞋楦,是属于宽的那一档。
宽鞋楦同时带来的,就是大底的面积大。都做到这个地步了,防滑性和抓地力,根本不用怀疑,也没有测试的必要。
大底的耐磨性,没有问题。看我穿过了百公里和通勤10几天的现状,几乎没有看到什么磨损。
其实制作工艺,没什么好说的。从里到外,完全是做工,没有什么疑问。用放大镜也找不出什么缺点,所以可以忽略。
相比较上一代,飞影PB2.0更新了一些设计,且用料更足了。
首先就是鞋舌的更新。鞋舌采取了半内靴设计,一边直接固定在鞋底,一边固定在鞋带孔处。这个设计的好处一是固定了鞋舌不会跑乱,二是增加了脚面的包裹感。
二是增加了鞋面内侧的支撑。这个部位有了鞋舌和皮绒的二层加强,自然是很硬挺。但是这一侧的透气就成了问题,我判断,这也是这双鞋透气性能一般的另一个原因。
鞋头的上翘弧度,我很喜欢,或者说我很适应这个弧度。无论走路还是跑起来,流畅地滚动随之而来,没有任何的踩空,或者停顿感。对于5分配速左右而言,十分友好。
在大幅加料的情况下,43码在穿过百公里后,洗过一次的重量控制在211克。可以说的了。但是对于重量的问题,我还是有一点小小的意见。在选鞋的时候,个人觉得,重量并不是第一因素。现在各个品牌的竞速跑鞋,对于重量的控制,基本上就是小几十克的差距。从实际穿着中,你并不会体会到几十克的感觉。
试穿的感觉,和上手看的感觉,又有点不同了。经过简单的试穿,我觉得飞影PB是一个没有什么缺点,但是优点也并不突出的水桶鞋。
首先是鞋底的回弹。尽管官方宣传的有多弹,但是我感觉横向对比一下,单论中底的回弹性,只能说一般。
初上脚的回弹还是比较强烈的,原地感受一下,Q弹劲道。只是当跑起来之后,似乎就感觉不是那么的强了。但通过视频拍下来的落地的瞬间,还是能看得出满满的反馈感。
但这份回弹,加上宽大的中底,会更多地感受到中底的整体性。再还没有体会到那份回弹,就被向前的推进力取代。整个过程比较短,甚至会让人忽略。
飞影PB2.0是把中底都调校到一个一体化的状态,并不只有弹。上下两层巭Pro的发泡中底加上一片全掌碳板,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动力系统。让你在跑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整个中底,都在帮助自己的双腿在发力。
在感受了几次5公里左右的例跑,给我大的感受,就是你找不出这个鞋子有什么缺点,但是又说不上来给你有什么特别的惊喜。没有那种特别想PB的冲动,各方面的感受都比较均衡。
想后冲一把,试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发力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那种特别激情的澎湃动力,只是感觉到鞋子已经和脚深度结合了。后只能怪到自己的实力有限,还是不能随心所欲地冲动。
我做了3次10公里以上的拉练。但是受限于本人的实力,确实也是尽到了大的努力去体验这双鞋的长距离感受。但是很遗憾,我可能还没有试出飞影PB2.0的真实实力。
首先的感受还是稳。一个是鞋楦较宽,中底的面积较大,接触地面多。二就是中规中矩的港宝。3就是不错的包裹感。跑起来很有感,不管什么路面情况,似乎都不会有问题。
但是你要说有什么特别有印象的地方,也还真找不出来。回弹不是好的,碳板的刚性也中等,推进力也不是那么的激情澎湃。让我几次的10公里,都没能跑进50分。
让我郁闷的地方,还是出现在了透气性上。前面我也说了,这双鞋大的问题之一,就是透气性一般。在有一天稍微热了一点,意志不坚定的我,跑到4公里多,居然轻易地放弃了。就是因为我感觉鞋里的温度有点高了,影响了我的跑步心情,瞬间就泄气了。
均衡的表现,没有短板没有突出点。稳如泰山,不适合温度高的时候跑长距离,这就是我对这双鞋的小小总结。
“200克出头的轻量级,全掌碳板,PEBA中底,还有什么好挑剔的。跑不动就是自己练的少了,并不能怪到这双鞋。”这就是我一边跑一边在想的问题。要想真正的PB,还是要建立在平时的刻苦训练。跑鞋,永远都只能是锦上添花。
但是回过来看,正是由于对这双鞋的期望过大,导致了稍微有一点点失落。都在说这是一双神鞋,2月底刚推出来的时候,首批几万双被一抢而空。整个3月,我都关注着京东和淘宝的销量。飞影PB2.0,毫无疑问,是同期同类产品的,并且是。这个优势,就好像是我和管由胜去比马拉松,差了好多个级别。
不得不说,这是源于飞影PB一代打下的江山。500左右的全掌碳板竞速跑鞋,一下把碳板跑鞋的门槛拉到一个大众几乎都能接受的水平。极高的性价比,让飞影系列一炮而红。
飞影PB2.0在一代成功的基础上,听取了跑友的众多意见,又经过了一系列的升级,还没有推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649的价格,再次做了一把价格屠夫。不被买爆,就没有道理了。
乔丹的抓住了痛点,通过打价格战,推出一双均衡性能的全掌碳板鞋,一下打开了马拉松跑鞋的市场。飞影PB让碳板高昂的价格,回归了大众,人人皆能碳板。
这还是在没有赛事的情况下,如果马拉松赛事如火如荼,我想这双鞋会卖的更好。根据我这么多场马拉松赛事的观察,和对跑鞋的逐渐深入的研究,乔丹已经稳稳坐上了马拉松赛事国产跑鞋第二的位置。如果不出意外,这样的优势,还将进一步加强。
不可否认的是,飞影PB2.0还是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但一双仅仅发布了2代的跑鞋,就能做到如此地步,乔丹真的是用心了。而且这个路子是走对了,走通了。我相信,所有的国产品牌都很用心,但是不一定认真就能赢。能正确的定位自己的产品,也是成功的基础。
这里我就不说某个国产品牌的反面教材了。品牌很有价值,鞋子卖的挺贵,比赛就是见不到什么跑友穿。不得不说,很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