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盛妆化妆品品牌排行榜
很久没看职场剧了,但当我看到《盛装》中出现的时尚杂志,又让我想到十几年前的学生时代,火爆的时尚刊物《瑞丽》《时尚芭莎》《男人装》。
那个时候,有一种时尚是左手里拿着《瑞丽》,右手拿着咖啡,这就是当时白领时尚女性的标准形象。而封面和杂志里模特的穿搭和妆容,也是女生竞相模仿的对象。只是苦于时尚杂志中推荐的服装品牌,动辄价格大几千,在人均薪资都只有不到2000元的年代,这就是一笔巨款。
不论多美多好,时尚给了女性们一种感觉,时尚是很贵的。
想当年,如今大红大紫的杨幂和Aagelbaby,在杂志封面上显得是那么青春洋溢,尽管纸媒在新媒体时代开初,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但能否上《男人装》《时代芭莎》的封面,以及在封面上的位置,就代表着女明星在娱乐圈的走红程度,已经在圈内的咖位。
时尚杂志,成为了一个时代当中,名与利、时尚标准的聚集地。
《盛装》这部剧,其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6年前,新媒体崛起,纸媒已经衰落,但《盛装》凭借多年的时尚地位,依旧在时尚圈里有着说一不二的话语权。
时代变迁当中,有的人想趁着杂志走下坡路时,立马把杂志打包变现,而还有一部分人,依旧坚持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想把时尚当成自己的事业。而这个故事,就在这样几方势力的博弈下徐徐展开。
有人说,这部剧不好懂,的确,但当你经过了那个纸媒和新媒体交替的时代,你一定会有所感悟。
看完剧后,我意犹未尽,又找到了同名小说《盛装》来看,读完这部小说后,我对于这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拿着不到上万的工资,却整天琢磨游艇、红酒和品,时尚圈的生活就是这么割裂。小说中,有一段话很打动我,《盛装》杂志的专题编辑林亚楠在离职时,说出了自己的无奈。
作为一个小编辑,一个月的工资不过一万,多的时候撑死也就一万五,但每天跟身边同事朋友谈论的话题,却都是伦敦、巴黎,这些地方上层阶级,他们都是如何过精致生活的。
时尚杂志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游艇、红酒、名表、豪车、五星级酒店、无边游泳池、私人俱乐部派对等,这些都是月薪1万小白领难以企及的生活,但作为时尚杂志的编辑,却又不得不去研究和探讨。
有钱人和豪门的生活,让人憧憬,但自己的经济实力却捉襟见肘,这种割裂的生活方式,让林亚楠感觉到了迷茫。
梦里都是些豪奢的场景,但实际上,自己却每天需要挤一个多小时地铁,吃不到40块钱的外卖,与人共同租一套月租金3000元的房子,中午在商场里蹭冷气,假装自己懂得时尚生活,懂得精致生活。
还要教导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这种割裂感太讽刺了。
这就像是一个美丽的泡沫,被时尚杂志打造得如梦似幻,但却经不起推敲,一戳就破。
在纸媒时代,杂志社的主要商业模式就是依靠贩卖杂志和卖广告位来赚钱,只有打造和营造出这种如梦似幻让人憧憬的时尚生活,才有不断有女性愿意为其买单。
但这种模式,随着新商业电商和新媒体的崛起,逐渐没落。不接底气的幻影,总有一天会破灭。
《盛装》杂志中,编辑赵昕偷偷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名叫“二手时尚指南”的公众号,写的都是内容扎实又很接地气的内容,一下子就出了好几篇10万+爆款内容,还成功抢了《盛装》广告金主50万的单子。
杂志内部,有人评论这个公众号内容不够高大上,但是读者愿意关注喜欢阅读,就是市场的一种选择。
不论什么时候,人们都在不断追求美和时尚,贩卖焦虑和梦想,可能一时有用,但时代一旦变化,纸媒被抛弃,就是迟早的事情。
时尚圈,不能只追求高大上,也要接地气,这就是市场和商业所决定的。
纸媒只不过是时尚的一种载体,只有深刻理解时尚的人,才有资格、能力和实力开拓一个新的时尚时代。《盛装》故事一开始,就是主编乔治自杀,新主编肖红雪上任,盛装内部风起云涌,表面上新主编肖红雪与副主编陈开怡两人展开了职场争权大战。但实际上,陈开怡真正的对手,是躲在肖红雪背后的杂志出版人项庭锋。
项庭锋在盛装集团混迹多年,知道纸媒已经日薄西山,急着想要找到买家,将盛装的中国版杂志公司连同品牌一起打包卖出,从中牟利。
但陈开怡作为元老级别的人物,对杂志和时尚事业有着强烈而深刻的感情,她不允许自己呕心沥血建立的时尚版图,被人贱卖掉,于是另外想出了一个办法。
她要重新创立一个将电商和新媒体绑定进来的时尚行业商业模式,盛装值钱的,不是杂志,而是盛装这个品牌。
对于新崛起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他们有钱,但却缺少品牌时代沉淀下来的品牌文化,但拥有100多年历史的盛装品牌却拥有这些文化。
互联网公司是财富新贵,但想进入品和时尚领域,就需要一份体面和身份,而这份体面和身份,只有盛装这样的品牌才能给予。
盛装集团缺钱,而互联网公司缺品牌,这样的合作,必然可以打造一个新的平台,打通品消费的线上线下渠道。
而盛装在陈开怡的布局下,将做出一个媒体矩阵,将刊物和新媒体结合在一起,盛装作为老牌杂志,仅仅起到一个品牌的作用,在新媒体各个平台当中输送时尚内容,与网上购物深度结合。相比传统的老杂志商业模式来说,新媒体的变现更加直接,内容与消费嫁接起来。
这样的新融合,让互联网公司看到了一种新商业,愿意出资1.2亿,拿下60%的盛装股权。
这就是陈开怡厉害的地方,她看穿了时尚的本质,纸媒不过是一种载体,任何能输出时尚内容,给大众带去时尚价值的载体,她都愿意尝试,同时,她也通过这种方式,挽救了岌岌可危的盛装品牌。
不少人说,《盛装》这部剧,说是职场剧,却感觉斗得不够狠,说是时尚剧,剧中人物却穿得并不很时尚。
但我觉得,《盛装》其实是一部时代剧,讲述了在纸媒没落,新媒体和新商业崛起的时代,时尚行业的媒体人是如何自救,又是如何挽救了整个行业的故事。
陈开怡的故事很励志,同时她不愧是一个真正的时尚女魔头,在这个故事里,你可以看到时尚时代的变迁。
有的斗争,一开始就定下了输赢,譬如一心向前看的项庭锋,注定输得一无所有,而心中装着整个行业的陈开怡,必定拿下时尚界的人心,旗开得胜。
这,或许就是一个时代的选择,一代时尚媒体人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