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化妆培训班一般学费多少
2016年6月18日至20日,“科星太极杯”首届古武当国际武术交流大会在河北省古武当山景区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等多个的武术名家及400多名运动员欢聚一堂,共同展示、交流技艺。在此期间,“陈泮岭传统武术世界家族总会”中国分会于6月20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成立。
有媒体报道称,“陈泮岭传统武术世界家族总会”中国分会的成立,意味着陈泮岭先生的武学传承重返内地,也意味着海峡两岸的武术交流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此看来,陈泮岭在中国武术界的名望是显而易见的。
一
陈泮岭,字峻峰,生于1891年。1911年,20岁的陈泮岭在开封参加了辛亥革命,从此与开封结下了不解之缘。1914年,他北上求学,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7年,他到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读书。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开封。1925年,他创办河南武术会(河南国术馆前身),后担任河南国术馆馆长。1928年,“中央国术馆”于南京成立,陈泮岭担任副馆长。1929年3月,人士张钫创办河南省建设厅水利工程学校(今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陈泮岭是首任校长。
陈泮岭的父亲陈锡睿为壮家声,便在耕读之余请武师在家教儿子习武。受父亲尚武精神的影响,陈泮岭7岁进私塾读书时,便开始随父习武。由于对中国功夫的喜爱,陈泮岭练得一身好武功,擅长春秋大刀及七节鞭。他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三,所以曾被人誉为“文武兼备三先生”。因为他做事经常不循常规,便有了“陈三疯子” 的绰号。
陈泮岭就读于北京大学预科时,约集爱好武术的同学,建议校方聘请武术教师成立武术团并被推为团长,这是北大设立武术科目的开始。此后,其他学校皆相继仿。在北京时,陈泮岭师从武术名家佟联吉、刘彩臣、程有龙等习练形意拳、八卦掌,师从吴鉴泉、杨少侯习练太极拳。1917年,陈泮岭转到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读书,随该校武术教师李子扬先生学习形意拳。李子扬发现陈泮岭是不可多得的武术人才,将其推荐给恩师李存义门下。李存义的形意拳和八卦掌在清末已名扬全国武林。李存义精于刀术,有“单刀李”之称,曾在北京打败号称“世界第一”的白人力士。李存义欣赏陈泮岭的才华,破例将其收为关门弟子专攻形意拳术。1919年,陈泮岭被推为天津学生会会长,他组织领导学生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指挥天津市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前后数十次。他们高呼爱国口号,与军警搏斗,轰动一时。迫于形势,他重回北京,在北京大学继续学业,师从纪子修、许禹生两位先生习练岳氏散手、太极拳。
在京津的几年里,陈泮岭不仅学业有成,而且武功技艺大有长进,因他的数位恩师都是当时武坛佼佼者,所以他尽得真传、艺精多门,为他一生的武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1920年,陈泮岭大学毕业,回到开封。他在参与创办河南省建设厅水利工程学校、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和出任河南省立一中校长、河南水利局局长等职务的同时,联系开封武术名家何福同等人发起创办了“青年改进俱乐部”, 旨在倡导武术运动。该俱乐部于1926年改组为“河南省武术会”,并在各县相继成立了分会或武术处。也就是从那时起,河南省的武术运动进入有组织的发展阶段。陈泮岭亲自在社会上极力宣传武术,到学校教授武术。在开封北仓女中创办人张嘉谋的《北仓日录》中,就有陈泮岭经常同卢问渠一起到北仓女中教拳的记载。现摘录两则:“三月初九……下午三时,陈峻峰(泮岭)与卢先生(卢问渠)临校讲演柔术、太极拳及形意拳两种拳法,并试刀剑、七节鞭,学生精神振奋……”“三月廿七,陈峻峰(泮岭)授术,第一班练习渐有进步。太极拳法举步轻灵,于女生颇相宜。峻峰善教,以科学解析,如重力之理,发前人所未发……”
由于民国时期称武术为国术,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并要求各地成立国术馆。因此,河南省在原河南武术社的基础上于1928年成立河南国术馆,地址设在龙亭,后迁至开封东北城角的贡院(今河南大学西隔壁)。这是一个公办的习武场馆,由陈泮岭任馆长、刘丕显任副馆长。
河南国术馆先后办了6期国术人员训练班,每期录取学员100名,其中80名学员享受公费、20名学员自费,每期学习8个月。课程有摔跤、散手、短兵、长兵等对抗性项目,有套路及专业理论等方面的课目,还开设了文化课和军事训练课。任课教师从全国聘请,先后有徐文炳、焦润田、郭详明、郑汝平、郭世铨、李承希、李义三、郭九享、时宪章、士、杨福乾等。这些教师都称得上是中华武坛精英,个个武艺超群。郑汝平得少林派真传,精于单枪刺法。北伐时期,郑汝平在豫北组织数千人,响应北伐队伍解散后,带徒弟郭详明到开封比武,受到陈泮岭赏识,应邀进省国术馆。徐文炳自幼师从镖师阎振海习练八卦门拳械,尤擅大枪,有“金枪徐文炳”之誉。他的拳械理论和实践造诣颇深,传授的拳械、对练套路有百余套。
在陈泮岭的领导下,河南国术馆曾举办了以实战为主的五届国术省考和全国运动会选拔赛,在第十六、十七、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以及第一、二届“中央国术馆考”和第五、六届全运会上,河南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1933年,河南国术馆选派以徐文炳为团长的代表团,到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和第二届国考,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不少学员还夺得个人项目金奖,使河南国术在全国名声大震。1936年,中国国术队赴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在9名队员中,有两人是河南国术馆国术人员训练班的学员,他们是刘玉华和金石生。
河南国术馆还举办过小学生业余国术学习班,为培养国粹武术后继人才做了不少工作。抗日战争开始后,省国术馆被迫停办。1945年复馆后,继续举办国术体育师资训练班。河南国术馆培养了不少武术人才,对推动河南武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该馆十分注重武术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曾设有国术教材研究会、太极拳研究社等机构,出版过《国术旬刊》《国术月刊》等期刊以及陈泮岭所著《太极操》、陈品三著《太极拳图说》等读物。
还应提及的是,在任河南国术馆馆长期间,他不遗余力地推广河南本地流传的地方拳种,资助出版了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为杜元化的《太极正宗》作序,为苌氏武技撰写《苌家拳源流考》。
1939年,陈泮岭出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并主持“教育部”及“军政部”合立之国术教材编审委员会,任主任委员,聘请当时国术名家20人为委员,国术专家10多人为编辑,开始编辑整理工作,以期编出武术名词统一、理论统一、动作方式标准化、教学方法科学化的武术教材。经过3年努力,他们终编成教材50多种、挂图40余幅,并于1944年送部付印推行。
三
陈泮岭在开封倡导国术,创办省国术馆对开封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不少武术爱好者前往省国术馆参加培训。省国术馆经常组织省考和比赛,习武者进行武艺交流的机会多了,展示技艺才能的平台大了,武术人才的不断涌现是显而易见的。刘玉华就是一个例子。她的师父何福同是省国术馆武术队队长,刘玉华到省国术馆深造后,留馆任教员。其间,她在各届华北运动会、中国运动会等赛事中获多项比赛名次、奖项,如弹丸射第一名、双刀第二名等。1936年,刚满20岁的她便走上了奥运会赛场。
省国术馆副馆长徐文炳的弟子孙明是功力门第二代,在开封设武场传艺,其拳械等近80套,使功力门成为颇有影响的门派。1946年秋,孙明在南京参加散打比赛取胜,名震武林。其“大板凳战枪”“油锤灌顶”和软硬功久负盛名,被少林寺方丈释德根誉为“神手孙明”。 有“首名武士”之誉的薛书元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到省国术馆,得摔跤名师李义三真传,并随徐文炳练八式拳,跟焦润田学弹腿等。参加河南省第四届国术省考,他技冠群雄,获“首名武士”称号。1934年,薛书元撰写的《小八式》《国术操》等在开封石印发行,给武林留下宝贵财富。1910年生于开封的功力门名家刘文,在省国术比赛中获“武士”称号,先后在武昌散打和摔跤比赛中获两项,在鄂、豫等省国术比赛中获散打,在重庆获摔跤亚军。生长于九代习武的武术世家的刘振兴,曾获河南省国术比赛特等奖、省散打擂台赛优胜奖、省第六届国术比赛一等奖、第六届全运会拳术对练第二名等。卢问渠是上世纪20年代初的武林名家,曾任省国术馆裁判、教练及中州国术研究社教员。他少年时从义兄孙霁虹习武,学陈氏、吴氏太极拳,后专攻杨氏太极拳,其剑术精练套路数十种。他在省国术馆时与陈泮岭赴学校讲武教拳,受益者不计其数。鲍忠功曾于1934年参加国术省考,与娄义等人同获甲等优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前线,在台儿庄、济南战役中浴血奋战,刀劈日寇。鲍忠功后来参加河南省国术比赛,拳械、对打等成绩优异,获青龙出海拳第一名。
上述提到的武坛夙将,只是说明开封武术界人士与省国术馆有过接触,所涉及的面很小。笔者想要说的是,当年省国术馆设在开封,对古都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益。文章说到的各位,在新中国成立后都取得过辉煌的战果和成绩,这或许与省国术馆有着关系。
陈泮岭有一位十分的弟子,名叫张桐,生于1917年,开封人,中共党员,武术家、高级教练、裁判员。张桐几十年如一日献身于武术事业,在武林德高望重。7岁起,张桐随舅父(河南少林洪拳名师卢宾、卢申)习传统洪拳,初奠武功基础。16岁时,他赤手空拳击倒三个持刀抢劫的匪徒,引起轰动。
17岁那年,张桐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国术馆,师从武术名家陈泮岭、郑汝平习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弹腿、摔跤、拳击、乾坤剑,深得精髓。1934年,他参加华北运动会擂台赛,在名手云集的千人竞技中,参赛长兵对刺、短兵对击和徒手散打3个项目名列第三,获“武士”称号。他师从名家、博采众长、苦学不辍,因而武术功底深厚,加之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演练方法和技巧独树一帜。
四
新中国成立前夕,陈泮岭化名张德耀,化装成难民从开封逃至郑州,后经重庆、成都,全家分批乘飞机到海南岛,后迁居台湾,定居台中。
到台湾后,陈泮岭发扬武术之心始终不泯。1950年,他发起成立“中华国术进修会”, 并任第一届理事长。1951年,他发起举办中部国术比赛。定居台中后,陈泮岭在模范农场练功,相与从事者与日俱增,有几百人,有学后外出传播者,也有外地来学者,且不收任何费用。陈泮岭在从学者倡议下,于1957年重阳节成立了“九九健身会” 。当年,他发起举办了港澳台地区国术比赛大会,并且亲任裁判长。他在台中农场传授武术,长达18年,从学者众多,更有美国、日本等的武术爱好者向其学艺。因为他的大力倡导,台湾省武术发展迅速、影响海外。与此同时,他仍致力于武术理论和技艺的整理工作,出版发行的有《国术操》《太极拳教材》《擒拿术》《摔跤术》《大陆合刀》《峰拳》《八卦双刀》《形意拳》等著作。
1967年4月,陈泮岭在台中辞世,享年76岁。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为他举行葬礼当天,有数不清的民众站立在道路两侧为其行肃穆礼,足见陈泮岭在宝岛民众心中的地位。陈泮岭先生一生精力投入到国民习练国术、强健民众体魄的大业中,在祖国大陆和台湾传承传统武术近半个世纪,为传统武术的传承以及在海外的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泮岭去世后,他的后人和弟子们继承其遗志,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传承传统武术。他的儿子庆10岁时,跟着父亲来到台湾,跟父亲习练武艺,70年来一如既往,在海外传播中华武术。他现任陈泮岭武术世界联谊台湾协会会长。他把父亲传下来的技艺编撰成书籍,在世界多地成立多个拳馆,一起交流、研修陈泮岭传承下来的武艺。陈泮岭的孙女陈晓怡定居日本,创办日本九九太极协会,并担任会长,传播武艺。近年,陈晓怡多次率领日本学生赴祖国大陆参加各大武术赛事,与中国武坛友人交流切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目前,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亚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可以预见,随着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国粹的喜爱,习练中国武术以健身强体之风会吹遍。
2010年4月17日,作为首任校长的家属,陈泮岭的儿子超、庆、尚,女儿陈德范和两个孙女,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访问,受到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宪亮等校领导的热情接待,并陪同他们参观了学院校史展览馆。陈泮岭的子女们说,借他们的眼睛让先父看看学院80多年来的成长及成就,这是他们60多年来第一次来学院寻根的目的。他们衷心祝愿学院的发展越来越好。他们为学院题词、作画以作纪念。
拓展知识:化妆培训班一般学费多少
根据2020年1月份的市场价格,化妆培训的收费大概在3000-8000之间。
而且这只是学费,在学习化妆的时候,还有其他的开销,生活费等一切的费用,这样的话想对来说消费还是比较高的。
化妆培训学校的收费标准其实和学校的声望有关系,学校收费都很高,因为他们有丰厚的实力,不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培养出色学生的能力上,都是的突出的。
扩展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趋势日趋,人们在追求感性美的同时也注重形式美、个性美与知性美的统一。
一方面,化妆的多样性应用也,化妆不再局限于艺术表演范畴,已经扩展到了商业摄影、体育表演、广告制作、影视生产、舞台、音乐制作。
在中外合拍片、模特时尚、服装服饰、期刊出版、化妆产品形象代言、公众人物形象顾问、明星私人化妆师等广泛领域,进入21世纪后,化妆师已经成为新兴的、时尚的通用职业(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