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懒猫品牌榜!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懒猫品牌榜 > 化妆 >

衡阳干皮化妆水品牌排行榜(衡阳有哪些化妆品专柜)

前沿拓展:衡阳干皮化妆水品牌排行榜


宣传队

王铎回忆录《一蓑烟雨》164:

王铎 著

十一、早霞落英:急行军的故事

看官,这其实是我们去崂山的一次短途拉练。军代表说了:“拉练是锻炼学生树立坚强的革命理想的一个好方法。拉练不但可以炼身体,还可以炼思想、炼毅力、炼红心。”虽说这些话听起来有些生搬硬套的感觉,但那时,这类生不生、熟不熟的话,却很有感染力。

紧接着,由学校组织的长途“野营拉练”,就开始了。

按照学校的路线规划:我们从西镇的濮县路小学出发,一路上要沿着嘉祥路经台西医院转弯,经东平路下去,再右转进入四川路、莘县路一直走,再经过小港、大窑沟、海关后、中港、大港、大庙山、铁中、四方、水清沟、盐滩、女姑口、南万、摩天岭、棘洪滩、马哥庄走下去……也就是一路沿着胶州湾转,向着西北方向到达王台。再由王台,向着红石崖进发……直至灵山卫……

学校里为了这次长途“野营拉练”还租用了其他单位的一辆解放牌大卡车。车上拉着从共和楼饭店订购的两千多斤杠子头、从滋阳路菜店订购的肉蛋、大米和蔬菜。

说到这些蔬菜,在我的记忆中,有大头菜、土豆、油菜和萝卜、大葱、大蒜、疙瘩头咸菜等等。带上的肉食品,就是像锅饼一样大的一个个肉脂渣肉饼。剩下的,当然还有少量的鸡蛋和油盐酱醋等等。

当然,这次我还是担任着班上的宣传员了,另外还加了一个联络员的活儿。目的就是要把每天写的快板、朗诵词,还有宣传口号,以及班级里的好人好事,也及时报上去。学校“野营拉练”的总部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组织评选、出所谓的《拉练战报》。

看官,你不要以为带着好几百个孩子出去参加“野营拉练”是件很小的事情。也不要以为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全国都乱了,都放羊了,谁也不管谁了,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不是的,根本没有那回事。

当时,绝大多数人的一切,都在有秩序地进行着,都是有组织有安排的。就连出去“野营拉练”所需要的医疗保健,也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没有半点马虎。

也就是说,搞“文革”,不仅仅局限于大批判、揪斗阶级异己分子、反革命,其他更多的事情,包括学军“野营拉练”、学工、学农、宣传思想、召开讲用会、学功课等等,也都是“文革”的组成部分,谁也没有权力把自己划在圈子之外。

那个时候的“野营拉练”,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主要是练行军,当时叫练就一双“铁脚板儿”。什么是“铁脚板儿”?孩子们不懂。陈德宣老师的解释是:“要像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样,练就一双能够爬雪山、过草地的铁脚板儿。”

等下了课,陈老师还对我们开玩笑说:“这么说吧,你们看见过农民赤着脚在地里种地吧?他们那双脚,满脚都是劳茧,走什么样的路也不怕,这就是铁脚板儿。不信,等你们拉起练来就明白了。”

看官,在这次“野营拉练”即将出发的前几天,李培玉老师也回来了。由于她的身体还比较虚弱,所以她和陈老师的分工是,她管我们班的女生,陈老师管男生。

除此之外,李老师还分管学生卫生和伙房等等。有些时候,她还要搭上大卡车,提前到目的地给我们张罗饭菜。我们班里的几个个子高的女生,像叶新明、魏福玲、郭美英、张洪芳等,也被安排在了伙房里,给李老师打下手。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在军代表的带领下,同学们就又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歌、喊着革命口号,沿着胶州湾的东侧,昂首阔步地上路了。

这次长途“野营拉练”,学生们由于经受了崂山的那次锻炼,也都有经验了。可是,学生并不知道,这次长途拉练,训练项目也比以前增多了、复杂了。用当时的流行语来说,就是——“革命的重担,还在后面呢!”

由于第一天大家走得很放松,一路上四处看着光景,所以到了天黑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女生脚上磨起了泡,一瘸一拐的,落下了没几步。

李培玉老师就拿着一支短蜡烛,把针尖儿在火苗上面烧一烧,烧到黑中闪着彩虹光晕的时候,就无菌了,她就给她们挑水泡。

一开始的水泡都很小,不是在脚后跟儿上,就是在脚趾头上。它们都发红,小的如黄豆,大的像花生米。用针在中间一穿,噗嗤一包水儿就流出来了。然后,赶快用棉花或卫生纸擦一擦,晾一晾,干了就行了。

李培玉老师给女生挑水泡很细心也很滑稽。她让学生脱了袜子,伸出脚来之后,就叫学生背过脸去,不让看如何挑水泡,称:“别害怕,不疼,你看着墙就行了……”

她一边说,一边用烧好的针,狠命地在水泡上一剜……

只听得哎哟一声,那个女生就抽动着小嘴儿,回过头来了。她这一看,好么,不仅一包水出来了,里面还有鲜红的血丝……

李老师见状,马上笑着安慰她说:“没事,没事。晾一晾,干了,明天穿上鞋,就又能走路了。”

看官,挑水泡的时候,都是在晚上临睡觉之前,烫完了脚的时候,才开始的。到了拉练的第二天的晚上,好家伙,男生女生都有打水泡的了,大家初尝拉练的艰苦,心里疼痛不说,全都还是笑脸相伴,不服输,全都嘴硬。

李培玉老师就带着原先打过水泡的几个女生(因为她们都有治疗水泡的经验),端着红药水、紫药水、碘酒,拿着针和棉球、胶布什么的,跑到男生住的老乡家里,帮男生一起挑水泡。

后来,到了第三天、第四天的晚上,打了水泡的学生多了,已经很普遍了,大家烫完脚之后,就开始互相挑水泡了。起初,有些人还怕疼,一挑一眨眼,一挑一歪嘴巴,一挑一伸舌头。到了后来,同学们你挑我挑大家挑……直挑得满屋子都是笑声,连睡梦也是在微笑中度过的。

我还记得小德同我睡一个炕,他脚上水泡多,一个摞一个,大的都有大半个鹌鹑蛋那么大,顶在他的脚大拇趾上,一包水儿,很透明很透明的。

一开始,他怕疼,不让挑。人躺在炕上,把一只打泡的脚伸在半空中,对着油灯照影儿,看墙上晃动的一只大脚的影子,寻开心……

待快要睡觉了,他自己不敢挑,就叫我下手给他挑,眼睛还眨呀眨的,扮出一副鬼脸儿……

有一次,我看到他坐在炕上,脚踩在炕边的半圆竹杆绑上,晾他的大拇趾水泡。水泡上还横穿着一根双股黑线。我觉得奇怪,就问他:“你这是干什么?怎么水泡上还穿着线?”

他苦笑着说:“刚才,军代表来查岗了,这是他给的办法。”说着,他一手捏住黑线的一头儿,另一只手又捏住黑线的另一头儿,两手横着,像割锯一样地来回扯动了几下,里面的水就顺着线的两头儿流了出来。

“哎——这个办法不错……”我赞叹着,接着说,“你怎么不直接把线抽出来?”

他笑笑说:“军代表说啦,不用抽,就这么顶着,等里面的水再多了,水泡再鼓起来,还得这么再抽动几下。等到第二天,天明了,把线抽出来,就又可以行军了。军代表说,部队的战士都是这么干的。”

“噢——感情挑水泡,也得向解放军学习?”我还真开眼了。

看官,后来,这个部队上的挑水泡的好办法,就在我们男生中传开了。说来,这部队上的办法也真对,真管用。

你猜怎么着?鞋磨脚的地方是有数的,就那么几个地方,不是脚趾,就是脚后跟儿,还有脚底。打了水泡并不可怕,就怕你把水泡的皮给弄掉了。一弄掉了皮,新肉就露出来了。第二天走路的时候,新肉叫鞋一磨,都是钻心地疼!如果是这样,一走一瘸嘎,那你就掉队了,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出丑了。

那……这部队上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原来,脚打泡也总是重复在一个地方,用丝线穿水泡,就是在保护那一层皮。也就是说,今天这个地方打水泡了,晚上治好了,明天一行军,这个地方就又鼓起来了,你得再去收拾它,以后还要天天收拾它。所以,用上丝线之后,就不必再拆下来了。只要一活动丝线,水就流出来了,不用再费事用针挑了。等到早晚有一天,收拾到一定的时候,脚就出现老皮了,水泡也就不打了。这就练成“铁脚板儿”了。

看官,话又说回来。我由于母亲给的这个好办法,买的鞋买得稍大一点,又垫着鞋垫子,还天天换洗白线袜子,额外再加上小德传来的好点子,所以脚上的泡就打得少了。

可有一点没注意,那是一个晚上,当我正要脱鞋烫脚的时候,猛地往下一拽袜子,嗤楞一声,定睛一看我的脚大拇哥儿,坏了!怎么袜子和水泡的干皮粘在一起了?让我一下子把皮给揭下来了,露出了鲜红稚嫩的红肉,一时疼痛难忍……

没办法,第二天一早,我只好用自己带的纱布和绷带把它缠好,就这样——破头烂腚地又上路了。

再往后,看官,你就看笑话吧:那条绷带就与肉粘在一起了,揭不下来了。直到这次“野营拉练”之后,又过了好多天,才用剪子,一点一点地把绷带剪了下来。

呵呵,听我这么一说,你是不是感觉那时的“野营拉练”不容易吧?叫我现在回过头来想,我感觉这才是锻炼,真正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

后来,就我们那一代人,谁要是碰破点皮儿?或者一不小心叫切菜刀割着了,就吆喝疼?那才是脓包熊蛋呢!没人理你!

后来,多少年之后,我到湖南衡阳去,跟当地人走山路,那些山里人就笑话我说:“你们城里人走不了山路。恐怕脚打泡的滋味你们也没尝过哩。”

嘁!太小看我们了。我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我小,我们急行军,一下子就是好几里地。一天‘野营拉练’行军下来,脚上的水泡一个摞一个,你恐怕没听说过吧?”

“听说过,听说过。我们这里的学生也搞‘野营拉练’呐!”

“怎么样?我们城里的孩子,脚底下也有真活儿吧?”

“哈哈哈哈……我服了,对对对。”

看官你看,什么罪也得有个人受,像郑板桥说的那样——可真是“吃亏是福”啊!原来我们从小,就把意志炼成钢铁一般坚硬了!

当时的“野营拉练”,练“铁脚板儿”,确实是一苦。可也有甜,有让孩子开心的时刻。

比方说,我们这些残兵败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样子,只要一望见村庄,带队的老师就会立刻传下口令来,说是要“整队进村”,要让贫下中农们亲眼目睹一下咱们城里孩子的精神风貌!

这下,你就看吧,所有的班级,都会暂时停下来,排好队伍,吹着哨,喊着口号,唱着歌,满怀豪情地进村了:

这个班喊着:

“一二一——”

“一二一!”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那个班唱着:

革——命军人个个要牵记——

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步——调一致,

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

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

缴获要归公——

努——力减轻,

人民的负担——

三——大纪——律

我们要做到!

八——项——注意——

切莫记忆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

尊——重群——众,

不要耍骄傲!

……

像我们班就唱起了:

学习雷——锋,

好——榜样!

忠——于革命,

忠——于党——

爱——憎分——明,

不——忘——本——

立场坚定——

斗——志——强,

立——场坚定,

斗——志——强!

哈哈……那个时候的“野营拉练”队伍一进村,该村的村委会主任也会组织村民敲锣打鼓,前来迎接我们。

他们兴奋地说,他们就像当年迎接解放军一样迎接我们。一进村,放眼一望,村头上到处是看热闹的村民,到处是像向日葵一样的笑脸……我们都恣儿了,都笑了,都合不拢小嘴儿了……

这还不算,我们学校的思想文艺宣传队,也跟着去了。天还不黑,村头的小广场上就响起了打竹板儿的声音。一个个宣传员,俩一伙儿,仨一堆儿,这就你追我赶地嘁哩咔——嘁哩咔——地打起来了。

什么数来宝,什么快板书,什么武老二……都是一段儿一段儿的,残缺不全的,半生不熟的,五音不大全的,这就一股脑地全来了——

这边说:“竹板儿一打连天响,今天是鬼子进了庄……”

村民们围在旁边一听,都开心地笑了。

那边说:

“哎——哎——

听我言——

咱们今天行军整一天,

肚子饿得可直叫唤——

刚才村头直敲鼓,

哎——哎——

待会儿——

我给大伙来上一段儿。

武松——打虎——

他一连干了十八碗……”

“哈哈哈哈……这伙计——”一位抽着旱烟袋的老汉也乐了。

还有:

“打竹板儿,那个四下看——

忽然有个新发现——”

“什么新发现?”这是旁边有文艺骨干帮他说数来宝。

“看节目的老乡走过来,

可每人脚上穿着鞋——”

那位文艺骨干一皱眉:“嗨——谁的脚上不穿鞋?你这不是废话么!”

“哎——哎——

鞋比鞋不可一样,

革命的鞋子有名堂——

当年红军穿草鞋——

现在拉练穿黄胶鞋……

老太太走路是小脚,

大姑娘上轿把脚包……”

呵呵,这都是在耍贫嘴,现说现挂,等等等等……

还有拉着胡琴调弦的,还有坐在老槐树下面,晃开膀子咕咕嘎——咕咕嘎——拉手风琴的,还有吱嘎吱嘎拉板胡的,那声音一听,就让人想起旧社会了,哈哈!

当然也有从怀里抽出一根竹笛来,喂儿哩哇啦——吱——喂儿哩哇啦——嘀——吹上一段儿笛子曲的……让人听着听着,就把黑黑的夜幕给从高天上,拉下来了……

看官,其实村里的人,也都盼着说不定是哪个学校“野营拉练”的来。来了,村里就热闹了,就炸开锅了,就过小年了!(18)

拓展知识:衡阳干皮化妆水品牌排行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