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芙妮死了,这已经不是新闻了。它近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与营收下滑84%、亏损1.4亿元、关闭2000家门店相比,备受大众关注的消息是达芙妮宣布退出实体零售。
达芙妮可以说是受90后认可的女鞋品牌之一。它曾经与SHE“紧密相连”。刘若英、权志贤、高圆圆、谢霆锋、刘诗诗都曾在达芙妮有魅力的时候代言过。
达芙妮不仅让SHE演唱主题曲《桂冠女神》,还赞助谢霆锋、高圆圆拍(广告)电影
达芙妮声称,在中国市场上每五双品牌女鞋中,就有一双来自它。那是在 2004 年左右,这意味着它当时拥有 20% 的市场份额。这样的好日子一直持续到2012年。达芙妮的收入达到105亿港元,门店数量超过6000家。其规模和收入仅次于百丽国际的女鞋品牌。
之后,达芙妮开始由盛转衰。2013年业绩开始下滑;2015 年出现亏损。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亏损10亿元。
达芙妮沉沦8年
达芙妮股价变动
昔日女鞋“老二”达芙妮为何落到“老大”贝儿面前?
如果和百丽国际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达芙妮破一手好牌,主要是内部因素。库存过剩,门店太多,品牌力不足(第三点可以认为是前两点的原因)。
达芙妮的一大问题是库存管理不善,必须打折。一名前达芙妮员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达芙妮的一个错误是“降价过快,品牌形象受损过大”。达芙妮几乎每个季度都陷入了“更多订单-更多库存-拼命压价”的恶性循环。很多品牌为了保持品牌价值,会破坏或削减库存,而不是像达芙妮那样进入市场。
折扣并没有改善它的状况。2015年,达芙妮的库存周转时间甚至达到了218天。也就是说,在不增加设计和生产时间的情况下,一只达芙妮鞋需要7个月才能从仓库售罄。同期,百丽国际的库存周转期仅为134天。
达芙妮全盛时期拥有6800多家专卖店。当时,一条街有3家达芙妮店,甚至7家店的情况并不少见。达芙妮的同店销售额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下滑,这说明开了一年多的门店很难实现同比有机增长,可能出现新店与老店相互竞争的局面彼此。
达芙妮 90 年代发展起来的老款女鞋也有类似的问题。例如,它的新速度太慢。“卖基本款,每年只微调模具”——曾经让达芙妮自豪。他们的产品往往是由销售而不是设计师驱动的。他们一般会提前一年做下一年的产品,基本上是对畅销款做微调,而不是像快时尚一样紧跟品和时装周的新潮流。
同样走低价大众路线的鞋履品牌“大东”,从鞋款设计到上架仅需14天(未来还计划将周期缩短至7天)。与达芙妮价格部分重叠的&Keith,也是鞋履的快时尚,每周都会推出20-30款新品。小CK打破了“便宜鞋低”的品牌固有印象,是商场和小红书的“常客”。不管是大东还是小CK,大部分年轻人在快时尚品牌的“培育”下,在买鞋的时候都进入了“快时尚模式”:喜欢紧跟T台潮流的新款式,频繁购买和购买。改变。
达芙妮和贝儿都面临着不断变化的趋势的冲击。2012年前后,运动休闲风的流行影响了女性消费者购买鞋子的选择。运动鞋走出运动场景,出现在工作、休闲和约会场景中。阿迪达斯的“小白鞋”斯坦史密斯和斯凯奇的“熊猫鞋”已经走红。此后,耐克、阿迪达斯和斯凯奇开始蚕食百丽和达芙妮的市场份额。
自 2012 年左右以来,运动休闲鞋已经超越了正式的女鞋(来源:好奇日报)
与达芙妮相比,贝儿的位置要好得多。至少在2017年港股退市的时候,还是盈利的,没有大规模的关店。除了更好的库存和零售管理,百丽在运动鞋服方面的布局也自救了。百丽电商近年来表现良好。在 2018 年和 2019 年的双 11 中, 品牌甚至超越 成为连续两年女鞋榜单第一。百丽国际的何舍、天美依、思家途也是双11女鞋榜的常客。
服装、杂志、综艺和电商,达芙妮尝试过的业务被“歼灭”
达芙妮曾尝试使业务多元化鞋品牌排行榜鞋品牌排行榜,但都没有成功。
达芙妮2006年开始涉足服装领域,先后推出了达芙妮印象()和黛比娜(d:)两个品牌。2012年上半年,达芙妮推出了另一个服装品牌“达芙妮生活”,除了服装,还涵盖了女包等产品。这些尝试都没有成功。
它试图进入内容领域。2016年,达芙妮与日本讲谈社(《新维》等杂志的母公司)合作推出杂志《ViVi 》。达芙妮计划生产和销售品牌服装和杂货。该杂志于2019年停刊,成为达芙妮的副线,与主品牌几乎无异。
也是在这一年,达芙妮投资与达芙妮旗下的轩峰、浙江卫视联合推出了真人秀节目《蜜蜂少女队》。选秀节目没有续订第二季,蜜少女队很快就解散了(这个组合中的刘雨昕和孔雪儿通过今年的《青春有你2》再次出道)。
在女鞋主营业务上,达芙妮也做了一些中高端的尝试:曾代理过Aldo、Aldo等北美鞋履品牌。这两个品牌未能有所作为。2014年,达芙妮推出“元洋”品牌,号称高圆圆参与设计、把关。元阳的价格比达芙妮要高,500元左右一双。高圆圆穿着圆洋婚纱参加巴黎时装周,但未能重振品牌。远洋对业务的贡献仍低于10%。
2008年左右,达芙妮还担任过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经销商,但很快就放弃了这项业务。这不像贝尔蚕食了生意。长期以来,运动服饰部门一直是百丽国际发展快、具发展潜力的业务。2019年,百丽分拆事业部,淘博体育分别上市。
在电商领域,达芙妮早起,赶上一场迟到的秀。它从2006年左右开始涉足电商,和当时的很多线下品牌一样,早期也尝试过打造自己的电商。2009年前后,达芙妮进军淘宝,淘宝是较早的鞋履品牌。它的“失误”是在2010年左右。当时,达芙妮投资3000万元,与百度联合打造网购平台“耀点100”。为了支持这个项目,达芙妮甚至在其他平台上压缩了自己的电商业务,《亮点100》以失败告终。
达芙妮的决策失误,很大程度上是第二代CEO陈英杰需要承担的。在2018年接受台媒采访时,离开管理层近20年的达芙妮创始人陈宪民坦言:“这是失败的遗产,我没办法。”